

谁为来日本海的“华盛顿号”航母买单?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7月26日,美国和韩国的军舰在日本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
7月26日,姗姗来迟的美韩海军联合反潜演习终于在日本海展开。按照美国《星条旗报》当天在一篇题为《天安舰记忆笼罩着美韩军演》的报道中描述,尽管“华盛顿号”航母上的“充电器”反潜直升机中队(HS-14)不断派出SH-60F反潜直升机进行捕捉潜艇的演练,但航母与其他11艘美韩军舰似乎是各干各的,而且从演习持续的时间上也可以推算出双方进行的并不是北约标准的“高级协同反潜训练——兵力保护”演习(规定12小时以上)。由此,很多中国军事迷从这些年来美韩围绕驻韩美军费用分担的争吵想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谁为来日本海的“华盛顿号”航母买单?
2009年4月16日,考虑金融危机对新型航母采办计划经济可承受性的影响,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提出将美国新一代航母“福特级”(CVN-21)采办周期从原来的4年延长至5年,这样可将每年投入的费用从25亿美元降至每年20亿美元。2010年2月,海军正式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将“福特级”航母采办周期延长至5年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报告,试图力争改变国防部的这一决策。但一年之后,“福特级”出现了4个采办的估算价格。海军估算的价格是106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估算价格是124亿美元,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估算价格是132亿美元,政府问责局的估算价格是171亿美元。随后,国防部长再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了美国海军应该考虑是否要维持10艘以上航母的需求。因为按照5年采办周期计算,在2012年“企业号”航母退役、“福特号”2015年服役前,美国海军只能维持10艘“尼米兹级”航母在役,而2040年后也只能维持10艘航母在役。为此,有很多专家认为如果美国的经济状况短期内难以好转,债务危机难以解除,美国未来很可能会出现“航母荒”。换句话说,现役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将变得更加金贵,或者说要节省着用。
怎样才能使包括“华盛顿号”在内的“尼米兹级”航母节省着用呢?对于航母这样的大型且服役时间长的装备而言,在论证上马时不仅要考虑其采办费,而且还要考虑其全寿命周期费用(LCC)。简单地说,LCC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研制阶段费用和使用阶段费用。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按1983年美元价格计算前一部分的费用为97.1亿美元,大约占LCC的30%多,而后一部分大约占60%多。后者大致包括试验鉴定费、人员费、运行费、维修费、改装费和退役费。对于已经服役的“华盛顿号”来说,要想“节省着用”只有在这些费用中尽量节省。比如在6月21〜25日“华盛顿号”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的例行的“水下战演习”中,“华盛顿号”航母共起飞了舰载机1300架次,消耗航空燃油700万加仑,这其中除了航空燃油消费和舰载机磨损费外,还有舰载机起降时对甲板上防滑涂料的磨损费用。比如2001年美国海军对在东亚前沿部署的“小鹰号”航母10776.4平方米的甲板防滑涂层进行了更换,共花费294万美元,其中人工费大约占80%。“华盛顿号”与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的“水下战演习”是美国借助日本反潜力量围堵前苏联潜艇前出太平洋继而围堵中国潜艇的延续,这个费用不仅不能节省,甚至随着中国潜艇实力的加强还会增加。而以“天安舰”事件为由的美韩联合反潜演习对美国而言更具有一种政治的象征意义,所以没有必要“真刀真枪”地消耗。因为航母如果在18个月的一个战斗部署期内舰载机起降频繁,那么至少要对舰载机阻拦着舰区的甲板防滑涂料更换2〜3次,因此“华盛顿号”航母在日本海显然没有必要大批量地起降舰载机增加磨损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华盛顿号”来日本海是由美国自己买单的结论。当然,支撑这一结论的不仅只有“华盛顿号”航母在日本海演习的“吝啬表现”和韩国2010财年承担驻韩美军的费用仅为6.64亿美元这两点。几十年来美韩关系的微妙变化、中韩贸易数额的急剧增加以及中国对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影响等,都可以作为这一结论的旁证。7月30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发言人李朋雨宣布了韩国海军将于8月5〜9日单独在黄海举行反潜演习的消息,而此时美国媒体早已把关注“天安舰”的目光转向了刚刚在南海进行了大规模演习的中国海军。接下来的他们要炒作的焦点,恐怕是“华盛顿号”航母什么时候来南海了。■ 航母海军武器装备中国海军华盛顿舰载机买单日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