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初:角色都比我单纯、有力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张静初:角色都比我单纯、有力量0( 张静初 )

有三部电影同时上映的张静初正值宣传期,她看起来苍白疲惫,有点心不在焉。曾经,坚持走国际路线的张静初鲜少在国内露面,自从《孔雀》之后她再没接演过电视剧,几乎不在内地宣传,这样会使她能接到更大牌的代言,副作用是观众永远对她不熟悉。一度,《尖峰时刻3》让她已经摸到好莱坞的边界,但这两年,她似乎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越来越重视内地市场。同期的这三部电影:除了《全城戒备》延续一律的港产路线,《唐伯虎点秋香2》是她过去绝对不碰的商业闹剧,《唐山大地震》更是摆明走市场、冲票房。

她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有野心的人,从名字普通的“张静”到可以用英语接受采访的“张静初”,福建山区里长大的她能有今天,不能不说有个人发奋的因素在。“一直都说我走国际市场、港台地区市场,其实演员挺被动的,你只能从找你的这些角色里面选择你适合的角色。演港片是因为之前都是港片在找我,我不是有意说,同样很好的四个内地片、四个港片、四个国际片,我选港片,不是这样的情况。你只能从什么人来找你来选择,我一直觉得没有办法规划。”

和她一起应征过《孔雀》的江一燕告诉过本刊记者,她远没有张静初努力,每天张静初会比其他候选人早到半小时练习,练安阳话、乒乓球,练到胳膊都肿了,那种狠劲让旁人想退却。可能听到过很多发力过猛的评价,张静初不觉得“拼命”对她是一种赞扬。她极力想证明《唐伯虎点秋香2》中黄晓明比她较劲:“我其实是之前会对角色下一些功夫,我到现场就是演,演完了除非我觉得特别不对的,我就不会再想它了,就过去了。他是这个戏都演完了,都布下一个景了,他还在那儿,表情还拧巴着。我说你还在琢磨上个镜头啊,他说是啊。”

为了角色学习技能,对她来说是必须的,她自比为丹尼尔·戴·路易斯,体验派的演员。“可能有的演员更有天分,不会也能马上就比划出来个大概像,我这方面比较死心眼儿,我必须自己相信才可以演出来。这就是我看起来很多地方都下很多功夫的原因,我没办法,没有很多别的路可以走。大家觉得我的方法比较笨,你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工夫?你为什么要把自己搞这么累?可是我觉得基本上出现的状态,都是我自己感受到的,而且我基本上都相信。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让我相信其实不容易,所以就是为什么我自己之前要有很多工作去找这个人物的内心,去找她的理想,去找她的梦想是什么。她的整个人,就像一个发动机,它的动力在哪里,这些都要找到,找不到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来演,我就觉得这个人物一点儿都不可爱,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我没有办法去演。”

从导演系毕业的张静初,起初在剧组里做场记,也串过几个反响不大的电视剧,《孔雀》是她的分水岭,但似乎也成了她唯一的代表作,虽然后来她努力拓展过其他更激烈的角色,吸毒女人、智障少女⋯⋯但总被划入半文艺片,收看人群有限。她告诉本刊记者,有一天她碰到陈宝国,他对她说:“你那个《红河》真是演得太好太好了。”“我都好感动,因为它很小众,很少人看到,看到的人非常非常少,可能是《唐山大地震》观影人数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

张静初:角色都比我单纯、有力量1( 电影《孔雀》剧照 )

这大约也是张静初无法拒绝《唐山大地震》的原因,尽管那个戏把主线转到了徐帆身上,她变成一个配角。“之前我比较小众吧,喜欢我电影的人群可能不是普及到一个县城里面的家庭主妇,她们不一定看过。《唐山大地震》的普及程度可以达到最流行的电视剧的程度,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是肯定的,不能否认的。”

《唐山大地震》也没给张静初留出太多展现激烈的部分,她有不少哭戏,和徐帆的、和陈瑾的,但不能像“姐姐”那样有张力。冯小刚要求她尽量演一个正常的少女,把情绪藏起来,这对张静初反而是个挑战。“这个人物,导演如果让我这么演的话,还是个闷罐,没有机会发出来,其实挺憋的。前半段也演得比较郁闷,老是没有机会有一个突破口,好让自己能够稍微地爆发一下,让自己吐一口气都没有,老是那种很日常的状态,可能就觉得有一点没那么过瘾一样。但是后来想,这是一个导演对一个角色整体的理解,他可能希望观众到最后才看到她的内心,通过地震一点一点地带出来,然后才让你看到她又开始面对这个问题了。”

张静初:角色都比我单纯、有力量2(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2》剧照 )

这个角色显然让她演得不过瘾,今后也不太可能被她列为代表作。“有机会让大家真正看到你内心的情感,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很爽的。明明心里有很炙热的情感,那你只能够就这么,好像看着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好像张三李四擦肩而过那么淡,那其实会觉得没有那么过瘾。”她只能略带遗憾地表示,“但我想,导演既然有这样的想法,肯定有他的总体的控制吧。”

《唐山大地震》之后,张静初的公司建议她签下《唐伯虎点秋香2》,一部听起来很二流的喜闹片。当年巩俐接演《唐伯虎点秋香》,在剧组中和周星驰的表演一直无法融合,那时巩俐已经是巨星了,周要求她做癫狂状,她不能接受。

张静初:角色都比我单纯、有力量3( 电影《全城戒备》剧照 )

作为一个本身没有喜感的人,张静初却很喜欢吴君如,最爱她的“十三妹”和“金鸡”。“周星驰、吴君如,我觉得他们好聪明啊,非常非常聪明,而且好可爱,真的一个人把自己就这么撒开了。你要想回去看《洪兴十三妹》那个角色多酷,可过瘾、可过瘾了。”她也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演个黑社会女老大。

另一个原因是她很想迅速从《唐山大地震》的拧巴气氛中抽离,《门徒》杀青的第二天,她就极力地活蹦乱跳,比平时有劲一百倍,但更多的角色让她短期内抽离不出来。第三个理由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张静初对没有剧本的香港创作团队反而更信任。“我挺喜欢拍港片的,你最后只要跟导演能聊得来的话,你的人物都比剧本上的要好,就是演员喜欢的感觉,你可以放很多自己的情感,出来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比剧本大纲或者剧本呈现得要好,这样就会很开心。”她说。

张静初:角色都比我单纯、有力量4( 电影《唐山大地震》剧照 )

张静初说,上学时她没有报名表演系,因为她对自己的形象并不自信。“我是一个有着很强自知之明的人,有理智的外壳在保护着,包着脆弱的这一面。”只有在演戏时,她才会对别人展示脆弱,这也是她为什么迷恋演绎那些戏剧冲突强烈的角色。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过,在中国做演员神经要特别坚强,这是什么意思?

张静初:外界的干扰还是很多,演戏的时候,很多很多人围观啊,有时候对手演员都不在,你要对着空气演戏,我就觉得,你要排除很多很多的干扰去进入。

三联生活周刊:拍《尖峰时刻3》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这种情况呢?

张静初:对。但《尖峰时刻3》也有一个特点,每个演员都演三四十遍什么的,那你也受不了。我不想举具体的名字,中国一个男演员,拍30年代的戏,现场他就觉得没办法拍,满墙都是简体字。有时候,一二百人恨不得离你只有3米,就那么近地看你,然后你要演那种特别脆弱特别内心的戏,你就觉得自己像猴子在街上一样。

三联生活周刊:你以前演的这些电影有没有能影响你人生观的,还是说它们都只是构成你的职业而已?

张静初:它们肯定都很深地影响到我了,有些角色可以说是我很向往成为的那样的人和性格,就像《花腰新娘》里面的凤美,是我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的那个人,她们都比我要来得单纯、坚强、有力量。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你觉得你不是那种单纯、有力量的人?

张静初:人在现实生活中都得做一些妥协吧,你不可能像“姐姐”那样,一直当一个理想的斗士,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人在现实社会都是会做一些妥协的,现实生活里我也成为不了她,有的时候我连找这个人物都很难,就觉得那个是曾经的我,但是离自己怎么那么远,完全不了解。

三联生活周刊:你有那种依靠艺术片来得奖的企图心么?

张静初:其实电影人物的生命力,比我要长得多得多,艺术片的人物,相对来说发掘内心比较深,你创造了一个生命,这个生命看似和你有关系,但和你完全不同,就像妈妈生一个孩子一样,有它独特的个性,有它的命运,它在银幕上已经开始生长,那种感觉有时候挺神奇的。有时候商业片比较遗憾,好像它让你很好,看到的人很多,就像《门徒》里的阿芬,现在出来大家都觉得很好了,可是要是在艺术片里面,她那个人物的力量和完整的程度就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实习记者童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犯罪电影张静初唐山大地震尖峰时刻3武打片单纯电影美国电影孔雀力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