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替代品的逻辑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香烟替代品的逻辑0( 一位女士正准备食用湿烟草 )

俗话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一件事只要好处大于坏处就可以去做。比如,抗生素能让病菌产生抗药性,但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它。

再举一个例子。今年5月,美国儿科医生协会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条议案,建议相关立法部门放开对女童实施替代割礼手术的限制。所谓“替代割礼”,就是象征性地在女童私处刺一针,微微出点血而已,不会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却给那些坚守传统的家长一个台阶下。儿科医生协会认为,如果美国政府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割礼手术,不少家长就会偷偷把孩子带出美国,到那些依然实行割礼的国家去做真正的手术。

此事一经媒体曝光,立刻引起了激烈争论。反对派认为,如果美国政府开了这个口子,就会向公众传递错误的信息。他们相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加强管理,一旦发现就施以重罚。但美国儿科医生协会经过调查后认为,目前全世界仍有130万妇女儿童被实施了割礼手术,可见这一习俗在很多传统文化中依然很强势,硬堵是堵不住的,只有采取变通的办法,用替代割礼手术来代替真的割礼,尽量减少女童受到的伤害。事实上,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就是这么做的,效果还不错。

这两个案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抗生素是治疗很多疾病的唯一武器,病人没有其他选择。而替代割礼只能算是一种妥协,起码从理论上讲存在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才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如果说这两个例子都太极端,不符合中国的现实,那么再举一个和国人很有关系的案例。中国是个香烟消费大国,卫生部门花费了很大力气号召戒烟,但收效甚微。一些科学家提出,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从降低香烟危害的角度入手。

众所周知,香烟的大部分危害来自烟草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但烟草的成瘾性则来自尼古丁,如果把两者分开,就能达到减少危害的目的。如今市面上流行的“低焦油香烟”仍然需要燃烧,所以并不能减少危害。正规牌子的“戒烟贴”,以及曾经在国内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电子香烟“如烟”都去掉了燃烧这一环节,直接向人体提供纯的尼古丁,从理论上讲应该很有效。但这些方法都不够自然,价格也贵,戒烟效果并不好。

其实,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很多种不同的烟草消费方式,嚼烟、烟膏和鼻烟等方法均用不着烧烟叶,只是当火柴被发明出来后,尤其是卷烟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后,抽烟才成为烟草最主要消费方式。这种方法让肺部来负责吸收尼古丁,而这是人体吸收尼古丁最快的方法,所以迅速流行开来。相比之下,如果只是把烟草晒干后直接放在嘴里嚼,尼古丁就不太容易被人体吸收,对尼古丁上瘾的人肯定会觉得不满意。

喜欢嚼烟叶的人为了让尼古丁更好地被吸收,想出了很多办法。有人发明了发酵法,有人发明了火烧法,这两种方法都会让烟叶产生很多有害物质,并不比烧烟草好多少。19世纪初期,瑞典人发明了一种相对安全的处理方法,就是把烟草剁碎后用高温蒸汽熏,熏出来的产品就是湿烟草(Snus)。瑞典人用纱布把湿烟草包成一个口香糖大小的小包,放在上嘴唇和上牙床之间。这种方式不必像嚼烟那样需要吐口水,又能满足瘾君子对尼古丁的需求,很受瑞典男人的喜爱。

但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至今仍然禁止Snus在本国销售,理由是Snus会增加口腔癌发病率。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做过很多,结论互相矛盾。这个事实说明即使Snus能导致口腔癌,其作用应该也是不大的。

对于其他癌症来说,Snus的影响远比吸烟为轻。比如,欧洲著名科学期刊《柳叶刀》就在2007年刊登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C.E.加德纳(C.E. Gartner)撰写的一篇综述,认为和传统香烟比,Snus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只有10%,消化系统癌症则是15%,肺癌更是低到只有2%。最后一条很容易理解,因为Snus不必吸入肺里,自然不会导致肺癌。

另外,Snus还有一个传统香烟永远不可比的好处,那就是绝对不必担心二手烟的危害。

反对者还担心Snus会降低吸烟门槛,让原本不吸烟的青少年沾上烟草。对此疑虑,瑞典国立烟草研究所的科学家拉斯·拉姆斯特姆(Lars Ramstrom)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欧洲科学开放论坛上做了一个报告,向大家汇报了他对瑞典烟草市场所做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的Snus使用者最终改为抽烟,比例相当低,但有大约76%的吸烟者在改用Snus后最终戒掉了吸烟,改用Snus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结果显示,瑞典男性使用烟草制品的比率和其他欧盟国家类似,但瑞典男人患肺癌的比率却是欧盟国家里最低的,其原因就在于其中一半人用的是Snus。

怎么样,如果让你来制定相关法律,你会选择放开Snus市场吗?■ 香烟替代品尼古丁逻辑

上一篇: 灾后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