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58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这可不是虚言恫吓。根据韩国延世大学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城市居民的自杀率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人员发现,在空气污染程度达到峰值两天后,自杀率可能增加9%,对于那些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自杀的可能性甚至会增加19%。研究者指出,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发现呼吸道疾病与精神健康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去年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的哮喘病患者中,7.5%的人同时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而在普通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3%。空气污染不仅会令病人的身体状况恶化,还会让他们备感压力,那些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甚至可能导致神经炎。■
对于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天不再蓝,树不再绿,而这并非完全都出自心理原因。根据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伊曼纽尔·巴布尔最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抑郁症患者的视神经处理对比度的能力严重受损,这使得从他们的眼中看去,周遭环境都是灰蒙蒙的。在有40名抑郁症患者和40名健康人参与的试验中,当观看黑白格子图案时,健康人视神经的活跃度是抑郁症患者的3倍,此外,一个人抑郁程度越深,对于对比度的感知能力也就越弱。研究者指出,这或许是因为调节视神经活跃度的神经递质与情绪也密切相关。
穿惯了高跟鞋的女性,一旦穿回平底鞋,便会觉得极不舒服。根据发表于最新一期《实验生物学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是因为,在不知不觉间,小腿肌肉和跟腱已经为3寸高跟上的生活方式所改变。研究者发现,经常穿高跟鞋的人小腿肌纤维平均比常穿平底鞋者短13%,而跟腱虽然表面上没有长度的变化,它的延展性却会降低20%。虽然跟腱可以通过自身的伸缩弥补肌肉功能的损失,但这种再度伸展的过程却会导致疼痛,这也是突然甩掉高跟鞋后不适感的主要来源。■
达·芬奇画中的人物之所以令人着迷,部分原因在于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对于光学效果的巧妙应用,比如柔化轮廓、渐变过渡以及虚化阴影等。这种为16世纪画家广泛应用、由达·芬奇推至巅峰的画法被称为“渲染层次”(sfumato)。以往,人们只能欣赏到这一画法的最终结果,然而,借助最新的量子化学分析技术,科学家们却可以再现达·芬奇创作的整个过程。欧洲同步辐射光源机构日前与卢浮宫合作,对7幅达·芬奇的画作中的9张人脸——其中就包括蒙娜丽莎的脸——进行X光扫描分析。在不破坏画布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对细至1~2微米的每一层颜料的成分和涂抹顺序都了如指掌,如同亲眼见到达·芬奇绘画一样。
当电子在硅晶片中旅行时,电阻的存在会使它的速度很难逾越一个固定的上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发出运算速度更快的微芯片,计算机科学家们一度将希望寄托于用新型材料石墨烯替代传统的硅晶。然而,石墨烯并不适合大批量的工业生产。日前,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在硅晶上模拟出了可以媲美石墨烯的传导性。通过将一层厚度仅为1个原子的铅镀在硅晶片上,电子的传导速度就可以提高到原来的20倍以上。尽管这只有电子在石墨烯上传导速度的1/3,但对于迅速投入应用来说,却意义重大。■ 好消息跟腱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