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勒的歌曲
作者:朱伟(文 / 朱伟)
马勒交响曲的乐思来自他的歌曲,他的声乐套曲,最有名的是《亡儿之歌》,然后才是《吕克特歌曲5首》、《旅伴之歌》与《青年的魔角》。《大地之歌》则被称为“一个男高音、一个女中音或男中音声部与乐队的交响曲”,是以声乐表达效果为主的交响曲形式。
《亡儿之歌》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被谱曲的吕克特诗哀婉悱恻。吕克特(Friedrich Ruckert,1788〜1866)是德国浪漫派诗人,他有两个孩子先后意外死亡,马勒谱曲的这5首诗仅标题就令人伤感。第一首《太阳再次升起在东方》,是面对刺目阳光的苍白——“太阳照常升起,仿佛不幸从未在黑夜降临。这不幸只与我相遇,太阳却照耀着每一个人。”第二首《现在我看清了火焰为什么这样阴郁》,是黑暗中面对亡儿目光的哀恸。歌词中说,你试图通过这目光对我说,而我们多想留在你身边。但命运却要舍弃这一切,请看着我们,因为不久我们就要离你而去。第三首《当你亲爱的母亲进门时》,是在黑暗中对亡儿的寻找。歌词中说,当你们的母亲进门时,我的目光总落到门边那个角落,那是你可爱的小脸出现的地方。当你们的母亲在烛光中走进门来,我就知道你已经跟随她,进了我的房间。伤痛那样强烈地越来越震撼人心。第四首《我总以为他们出门去了》,是站在残酷的阳光里的茫然——“我总以为他们出门去了,会马上回来,不必焦虑。他们只是去到远处的山,走在我们前面,再也不想回家。”最后一首《风雨飘摇的时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深深谴责。歌词中说,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惊恐中,我不该让孩子们出门。他们是被人带走的,我无话可说。最感人的是结尾最后的歌词:“在这样的天气,在这样的风雨飘摇中,他们休息了,就像睡在母亲的房中。”这样的哀伤不容人不动情。马勒1904年在作完这套歌曲后,自己也曾长久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他曾痛苦地说,是他以这套《亡儿之歌》杀死了自己的爱女玛丽亚·安娜。
马勒歌曲的最佳演唱者,以我的观点,肯定是英国女中音贝克(Janet Baker,1933〜 )。比她名气更大的是费丽尔(Kathleen Mary Ferrier,1912〜1953),费丽尔也是英国人,但她的音域偏低,我以为太多压抑,且表现情感哀婉时常用颤音,有情感压榨感。我因此就更喜欢贝克纯净、饱满又柔美至极的音色,唯她能表达出马勒脆弱的敏感,她的哀痛能在委婉中延伸到你心底,柔弱荡漾到雅致至极。由此,虽然Decca公司费丽尔与帕特扎克(Julius Patzak,1898〜1974)合作,布鲁诺·瓦尔特1952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大地之歌》被称为费丽尔的绝唱,声名显赫,我却仍然更喜欢Philips公司贝克与美国男高音詹姆斯·金(James King,1925〜 )合作,海丁克1975年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的录音。这个版本中的詹姆斯·金自然与帕特扎克无法比拟,与贝克也不般配,但贝克从柔美到辉煌的音色变化在其中获得了最完美的展现。她在最后一个乐章《告别》中的演唱长达31分钟,情感起伏既波澜壮阔,又呢喃撩人。
贝克演唱马勒歌曲独特的魅力,似乎就在委婉中的伸展力。在对比德国女中音露德薇(Christa Ludwig,1924〜 )、法斯本德(Brigitte Fassbander,1939〜 )以及当今最红的瑞典女中音奥托(Anne Sofie von Otter,1955〜 )之后,这种感觉愈发明显。贝克演唱马勒歌曲有两张著名唱片,EMI公司的一张很容易找到,收集的是1968、1970年与英国指挥家巴比罗里指挥英国爱乐乐团或新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亡儿之歌》、《5首吕克特歌曲》与《旅伴之歌》。Hyperion公司的一张不容易找到,是与钢琴家杰弗里·帕森斯(Geoffrey Parsons)合作的《旅伴之歌》及《青春之歌》等早期歌曲。以我看,马勒声乐套曲中最好听的是《5首吕克特歌曲》,贝克对它演唱中的感情与音色处理非常精致。其实,这5首中最不好听的是当时马勒用以向阿尔玛表达爱情的第一首《我呼吸着菩提树馥郁的芳香》。从第二首《如果你爱美人》后,就越来越好听,到最后一首《我消失在尘世》(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变成绝唱,那种对生命真挚的追悔,真像来自天籁。这首歌是马勒歌曲创作的顶点,在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与露德薇合作的版本中,它摆在了5首之首。而在贝克的专辑中,珍贵在有前后两个演唱版本——在《旅伴之歌》最后一首《心爱的人有一双蓝眼睛》,“蓝眼睛你为何要看着我,我现在只有忧愁与痛苦”感人的迷惘后,再重唱一遍这首《我消失在尘世》,那种满地漫天铺满洁白天鹅绒般的美丽,真令人恨不能亦脱身追随而去——别人的演唱,总是找不到这样的感觉。
马勒歌曲另有一张著名唱片是德国女高音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 )与德国男中音菲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1925〜 )合作,由匈牙利指挥家赛尔指挥克利夫兰乐团伴奏的《青年的魔角》。这张唱片遗憾的是没有《第二交响曲》中所引用的《原光》,而我只喜欢其中的最后一首二重唱《美丽的号角吹响的地方》(Wo die schonen Trompeten blasen)。■ 马勒女中音歌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