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戒故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老傣)
八戒故里在哪儿,得从拉面说起。
我去扶贫的辽西小镇,有三家拉面店。马兰花开的时候,路东那家换了招牌,新招牌是:正宗拉面。没几天,中间那家也换了招牌:绝对正宗拉面。我常去路西那家,老板是关老三,他的新招牌最后亮相:唯一正宗拉面。不经意间,事关拉面地位的叫嚷,像五月里求偶的蛙鸣,一声乍起,响声连片。锄完地里第一遍草,路东那家又换了招牌:祖传正宗拉面。中间那家随后跟进:真正正宗拉面。真正正宗,让关老三十分不爽,主要是他跑到人家门口边看边念,这四个字拗嘴,屋里人全笑他小时候的结巴又犯了。
回到店里,关老三化窝火为招牌,特大号的,上写:正宗的祖宗拉面。四块钱一碗拉面,争到了如此高度,祖宗来了,类人猿还会远吗?大家心情急迫,翘首以盼。来了,如内蒙古方向的风沙漫卷而过,带着呼哨,工商所来了,以私改店名的名义,把三大面派的掌门弄进所里,一顿训斥,还扬言谁再乱换招牌,废谁武功。黑木崖既然有令,拉面正宗的至尊宝座,谁爱夺谁夺吧。
事情很快传到上面,加上镇容脏乱已久,被县长点了名。镇里决定立即整顿,以彻底改善对外形象,提升百姓文明素质。其中一条重要措施,是在路西修雕塑。计划中的雕塑,是身披轻纱的美女,以翘首远望的姿态,风乎舞雩。暑伏一过,镇长剪彩,盖头下面出来的是芙蓉姐姐,一对乳房硕大挺秀,直指关老三拉面店大门,让关老三郁闷无比。一句顺口溜迅速流传开来:咱们镇长大傻瓜,十万块钱修俩咂。有人说是关老三编的,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所以难分真假。不过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却是真的。关老三跟祥林嫂似的逢人便讲,是那咂坏了拉面店的风水。这个说法的源头,其实是镇里的王婆,王婆也是听上线大仙说的。
大仙很神秘,只跟王婆单线联系。换句话说,王婆拥有与大仙无线通讯的独家专利。烧香,属于开机;念咒,相当于拨号;浑身抽搐到口吐白沫,说明大仙喜欢振动模式;最后胡言乱语,那是语音提示。这样折腾下来,王婆都快虚脱了,我要还在一边百科探秘,显得不尊重劳动妇女,而关老三对此深信不疑。大仙还说了,对着那塑像,立个名人牌位,镇住邪,就能转运。关老三以一碗拉面的代价,请我代笔。我提笔写下“葛优故里”,建议插在房后秃山。谁知关老三对故里特别满意,觉得比神位之类的通俗写法更有文化。但他对葛优不满意,于是牌位立在了后院猪圈,写的是:八戒故里。
后来关老三的拉面生意,好了。■ 故里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