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密云玩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北京 李女士)
作为一名山水爱好者,我认为北京周边最好的去处是密云,那里山水的和谐,空间的开阔,心灵的感受,几乎无处可比。上世纪90年代到密云,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对于时常晕车的我是件难熬之事,可心中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到库边亲近一下水,或者到黑龙潭、京都第一瀑观瀑——我竟然年年去到密云向那里的山水致敬。1999年8月的一天,我在密云水库边纳凉,竟被繁星铺天盖地的气势震撼,似乎第一次发现了夜空的真相。
现在,拜京承高速之便,一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密云景区,不过,一个游者心中的密云已经今非昔比了。黑龙潭45元的门票,走完3瀑18潭后,有朋友开玩笑说,黑龙潭这点水哪里容得下一条龙啊?我决定去京都第一瀑再探。一样是不菲的门票,那大潭中的一小潭水让我误以为走错了地方。城里人大老远奔来,就挤在那么一点小的水潭里划小橡皮舟,那“第一瀑”也不过是涓涓细流。水的匮乏或许不是景区的错,但是开发的无序甚至环境的脏乱,却是经营者的责任。朋友提议,要看水下次去水库吧。
密云亲水,周边无论豪华别墅还是普通小区大致都有个跟水亲近的名字。水库据称亚洲最大,坐落于燕岭群峰中,横截潮、白两河,水面13.7万亩,相当于67个十三陵水库,乘车环湖一圈需3个多小时,的确是理想的游玩地。许多旅游推介文字说:“密云水库以山灵水秀、景象万千而吸引游人,登临巍峨的大坝,顿时豁然开朗,烟波浩渺,天水茫茫的湖面,渔船点点,一眼望不到尽头,库旁的各式建筑,隐现在青山绿水之中,恰似仙宫琼阁⋯⋯”但是,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这些都是上世纪的景观了。在保水护水的理由下,水库被封闭管理,前几年附近的居民还可以上大坝走走,现在只能通过“交易”上坝了。2007年“五一”,我带家人前去游玩,大坝入口处公路上即有人把守,不得上。此时,有人过来搭讪:“一辆车100元,保证上坝。”家人从外地来京,总不能白来,于是交钱跟着人家走。那人骑着摩托前面带路,一路上拦路杆见人放行,到了有武警执勤的大坝,那人开口:“这是我们镇老书记,今天来看看大坝,让他们进去吧。”等我们从大坝返回时,又见那人带来另一拨儿游客。现在,一到周末,水库沿线凡可登坝的路口都活跃着这样的人,有关方面为何默许他们的存在,一直是我困惑不解的。还有,水库边按规定不允许开饭店,但许多游客都认识一些开在封闭区内的餐馆,马路上就有人往那里招呼,吃饭的同时可以观赏到一点风景,有的甚至可以走到大坝近处,这些都是严格管理规定背后的“特殊待遇”。
为保水源,密云县的发展受到限制,居民生活水平一直偏低,传统景点已无法满足游客,原本利用水库资源发展旅游可以使该县得到可观的补偿,并进入无烟产业的良性发展中。现在水库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过于简单,密云开放的旅游资源太少,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当地居民通过旅游业致富的可能性完全不可持续。事实上,水库建设多年,已经形成适合观光的堤坝建筑,以现在的监控技术水平,以现在投入的护坝人力,适当开放一些便于管理的大坝,不仅是有效益的管理,更能增加当地旅游的吸引力,并杜绝背后的种种不当交易。 密云什么黑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