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 1966年,英格兰在本土获得世界杯冠军 )
“当英格兰队坐上飞往南非的飞机,踏上它的世界杯征战之旅时,一整套古老的仪式也将重新开始。由于英格兰队以往14次客场夺杯失败,这套仪式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英国足球作家西蒙·库珀在他的《为什么英格兰总是输》中把英格兰的世界杯征途归纳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相信英格兰队一定能捧杯而回;第二个阶段是英格兰遭遇到一支以往战争中的敌国的球队,在过去7次世界杯比赛中,有5次是被德国队或阿根廷队打败出局的,这次南非他们第一场比赛要打美国;第三阶段开始抱怨运气不好;第四是被裁判欺负了;第五是被淘汰;第六是恢复平静;第七是找到替罪羊;第八阶段是进入下一届世界杯了。
西蒙·库珀的这本书是用统计数字来分析英格兰足球,他认为:“英国的顶尖球员大多来自单一的或不断缩小的社会群体——传统的工人阶级。职业足球的大门并不对英国中产阶级开放,这是国家队落后的原因所在。”库珀说,他并不想总结工人阶级的恶习,但英格兰的教练和球员就是不爱用头脑踢球,就是不善于思考和学习。
这也许是英格兰队的毛病。在南非世界杯上,鲁尼被寄予厚望,自上次世界杯之后,C罗、梅西、卡卡三位年轻人都拿过“世界足球先生”,年轻的鲁尼还需要证明自己,在这位英格兰头号球星的胳膊上有一处文身,上面写着“学的东西够用就得了”,这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乐队的专辑的名字。西蒙·库珀说,世界上很多优秀球员,苏格拉底、古力特、卡卡等都受过很好的教育,甚至上过大学,英国球员好多人到16岁就退学了,没错,鲁尼16岁从利物浦的德拉沙学校退学,加入埃弗顿队。
亨特·戴维斯是英国的足球作家,2006年的某一天,他接到电话,出版商问他是否有兴趣给鲁尼写一本传记。戴维斯刚写了一篇专栏,说鲁尼年满20岁,就签约出版5卷本的传记,并且拿到500万英镑的收入,莫扎特和达·芬奇在20岁的时候也没能做到这一点。大概出版商看到了这个专栏,索性就让戴维斯来写第一本试试。戴维斯很痛快就答应了。他和鲁尼第一次见面,洽谈自传事宜,房间里有经纪人和公共关系专员,还有“总经理”和保镖,寒暄过后鲁尼入场,旁边的屋子里是律师。戴维斯最近在《泰晤士报》星期日刊上写文章说,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结束之后,他也给英格兰队写了本书,那时候球星可没什么经理、公关人员,每个球星都写个授权书,同意接受采访并由戴维斯写书,他采访了19个人,稿费自己拿一半,剩下的一半分给那19个人,每个队员也就拿了100英镑。当时,球员在俱乐部的周薪平均是200英镑,大明星才有点儿广告。《泰晤士报》这组文章意在忆苦思甜,鲍比·莫尔的老照片是一家人坐在桌前吃早餐,在海边哄着小孩子玩,新球员们是豪宅、跑车,到海边度假都坐着游艇。这期杂志的封面叫Blingland,意思是说英格兰队现在有股“Blingland”的气息。
1966年英格兰队在本土获得世界杯冠军,那支球队大部分成员都是15岁就离开学校,加入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当时他们每年的薪水是1.2万到1.5万英镑,目前,英格兰超级联赛中的平均周薪是2万英镑,顶尖选手每年能挣1000万英镑。世界杯冠军并没有给英格兰球员们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冠军队员每人得到1000英镑的奖金,球员以经营酒吧、修车厂或者打零工贴补家用。当然,他们更具工人阶级的本色——喝酒的风气更重。在南非世界杯前回顾这样的老故事,是英格兰的特有传说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失意英雄的国度,廉颇老矣,他们不再君临天下。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参加南非世界杯的736名球员中,有118人来自英超,世界杯有半数以上的参赛球员来自欧洲五大联赛,英超最多,其次是德甲84人,再次为意甲80人,西甲和法甲各有59人和45人。2006年世界杯的同比数据分别是103人、75人、61人、51人和56人。与4年前的德国世界杯一样,卫冕冠军意大利队的所有球员都来自国内俱乐部,英格兰队和德国队的球员也全部来自英超和德甲。尼日利亚队的23人全部在国外踢球,科特迪瓦队和喀麦隆队则各有22人,澳大利亚队、塞尔维亚队、斯洛伐克队、斯洛文尼亚队和乌拉圭队各有21人。这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足球的“全球化”,英超是职业足球的领头羊,非洲向欧洲输送着大量优秀球员。
( 在南非世界杯上,英格兰球星鲁尼被寄予厚望 )
1966年7月那个下午,英格兰打败西德,夺得世界杯,比赛结束得稍微有些晚,已经赶不上报纸的星期日刊,等到周一的时候,英国各报纸才做出反应,当时英国最受欢迎的报纸是《镜报》,头条新闻是王室新增了一个婴儿。《太阳报》的头版是关于英国首相的。《镜报》内页用两个版报道世界杯决赛,《太阳报》的篇幅更小。40年后的德国世界杯,英国的电视台播出的相关节目达几千个小时,报纸的版面更难以统计。这种体育比赛的狂欢并不只是世界杯,在NBA总决赛、超级碗、奥运会举办的时候,它们好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英国拉夫伯勒大学的马圭尔教授(Joe Maguire)说:“体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的原因就是——英国。”马圭尔教授著有《权力和全球体育》一书,他认为,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板球、赛马、拳击开始作为现代体育项目出现,到19世纪60年代,足球、英式橄榄球和田径比赛在学校体育中得到发展,此后,随着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提高,这些现代体育项目得以传遍世界。英国皇家海军的士兵、商人和传教士把足球带到了巴西。1945年之后,英帝国的影响力逐渐衰退,美国人更偏重个人运动项目。1948年伦敦奥运会,转播权只是1000到1500英镑,2012年奥运会重新回到伦敦,转播费已经达到25亿英镑,体育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就是电视。英超启动的1992年,天空电视台支付的转播费用是3800万英镑,现在是3.67亿英镑,BBC为赛事精选支付的费用就达到了5700万英镑。
安德鲁·詹宁斯在《国际足联的秘密》一书中说,阿迪达斯和耐克这样的体育巨头对全球性的体育赛事有很强的操控能力,而全世界的资本都愿意和足球沾边,阿森纳的主体育场被阿联酋航空公司冠名,各大俱乐部都被资本家操控。安德鲁·詹宁斯说:“当我们享受体育的时候,我们又变成了小孩子,这正是资本家最喜欢的情景,每个俱乐部都有胸前广告,有官方啤酒,有赞助商,Logo无处不在,这是资本家给我们头脑中植入的侦察部队。”
1981年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很快就命令编辑,“每天4个体育版”,后来看,每天4个体育版远远不够。《每日电讯报》的编辑说:“体育内容的生产总要得到满足,1987年我们有38个体育记者和编辑,1995年我们有67个,我们必须保持在体育传播方面的优势,不惜任何代价。”这种状况在互联网来临之后有了变数,BBC网站在2006年世界杯时的页面浏览量达到了30亿以上,本次世界杯,Twitter、Facebook等社会化媒体将起到更大的传播作用,如歌手科恩在1988年说的那样,音乐曾经是60年代年轻人的交流方式,现在体育是他们的交流方式。在生活碎片化的时代,似乎很多人都愿意成为“大众的一分子”,他们愿意陷入到体育的狂欢气氛中。他们忽略这种被夸大的体育狂热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胜者为王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个行业——美容美发或者会计,都会有自己的颁奖庆典,毫不疲倦地将人群分为“胜利者”和“失败者”两个阵营。
1966年世界杯冠军队中的英格兰球员,活到现在的那几个都有可能接受电视采访,对现在这届世界杯发表看法,他们比当年拿冠军时受到的关注还要多。等到世界杯结束之时,300多个选手将回到欧洲五大联赛中继续效力,不管英格兰队最终的成绩如何,英超依旧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联赛,商业机器的运转是常态,曼联和利物浦的比赛,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比赛,照旧会被渲染为比世界杯还要精彩的狂欢。■ 为什么英格兰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