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埭强有一颗墨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0( 靳埭强 )

香港设计师、艺术家靳埭强先生收藏尺子。几十年来他几乎周游了世界,每到一处,他总要到古董店、杂货摊搜寻不同民族和文化所使用的尺,逢中意者便收入囊中,至今已有400多把。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举办的“靳埭强设计作品展”上,本刊记者看到了诸多靳埭强以“尺”为元素做的平面设计和海报作品。其中有一幅是他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活动而设计的海报《勇破成规》,画面上一把旧裁缝尺穿起两个橘黄色半圆,尺子的下端被折断,露出尖锐的木茬。尺子历来象征“标准、严谨、规矩”,甚至有“守旧”的贬义,靳埭强提取出尺子的这一面,折断它表示“破旧立新”。“我希望告诉学生,不要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墨守成规,而要勇于创新。”靳埭强对本刊记者说。

在有的作品中,尺子又被赋予了其他意味。“亚太海报展”的海报上,5把尺子是主体,它们的刻度、长短、外观、材质各不相同,代表了5位不同风格与观点的评委。靳埭强说:“很多尺的长短尺度都不同,这就好像人的观点总是有一些差异的。”尺子被拟人化,它虽然象征了“标准”,但不同的尺子有不同的作用和度数,这表示标准并不是统一的,更不该一言堂。《北京奥运会》系列海报中,尺子和抽象的水墨人形构成正在从事举重、跳水、射箭等运动的场景,尺子散发出蓬勃四射的生命活力。

“靳埭强设计作品展”策展人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对我说:“我总以为靳先生对尺子的偏好可能和他早年做过裁缝有关。”杭间说自己是几代裁缝的后人,颇能理解靳埭强对尺的特殊感情,杭间的理解是:“尺是灵巧和知性的,既是设计师的一支笔,还是一种设计标准和文化规范。”靳埭强1942年出生于广东番禺的工艺世家,在广州上学到初中毕业,15岁随家人移居香港。香港的中学英文教学程度要远远高于广州,靳埭强面临无法继续升学的困境,他决定放弃学业,进了裁缝铺做学徒。做裁缝一做就是10年,专做男式西装。“我成了一个香港人,人家打麻将我就打麻将,人家赌马我也赌马,有赢钱,但是最后都输光了。后来,我想,这些生活不是我要的,我觉得自己不能白活一场,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走?”靳埭强的伯父靳徽天是画家,1964年他开始跟伯父学习素描和水彩画。1966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上设计课程。19点开始上课,裁缝店21点才下班,他索性辞去工作专心学习。

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设计课程的主持教师是香港现代设计的先驱之一王无邪。王无邪彼时刚从美国学完艺术回到香港一年,带回了西方最前卫新锐的设计观念。他编写的设计教材影响了一批香港的设计师,这种影响在改革开放后还深入到中国内地设计业。王无邪也是个画家,在水墨画方面造诣尤其深刻,这也影响到靳埭强。1967年,靳埭强师从香港新水墨运动发起人、艺术家吕寿琨,同年他成为香港玉屋百货公司的设计师,正式进入设计界,开始在香港的设计比赛中获奖,成为邮政局邀请做香港邮票的第一个本地设计师。

那个时候的靳埭强意气风发,蓄着长发,满脑子的新潮思想,自诩香港第一批“披头士”,丝毫不顾及老人的责骂。在设计思路上,他推崇包豪斯,全盘西化。靳埭强对我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不多,而西方文化是现代、新鲜、先进的代名词,年轻人一向对‘远方’的东西更有兴趣,也更容易受流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设计,本来就是西方兴起的,自然我就有了西化的倾向。而且,在殖民时代的香港,你的设计不西化是赚不到钱的。”当时在香港做设计师收入并不比裁缝高,靳埭强渴望成功后让家人过上好生活,二三十岁又处于好胜心强的阶段,就去参加设计比赛。“在香港拿奖很容易。奖拿多了不满足,要去参加国际比赛。我自认为跟大师差不多了,在国际上却拿不到奖。”他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他们不欣赏我的设计?“学别人学得再好也是模仿。潮流是人家创造的,追得再近也赶不上潮流的转变。”自此,他开始用中国本土文化的元素来做设计。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1( 靳埭强设计的系列海报《文字的感情》和《北京奥运会》 )

杭间对我说,靳埭强从骨子里解决了设计的“中国化”问题,在全球化的语境下真正做到了本土设计。《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对本刊说,靳先生的设计传递出中国文化中的精致优雅,但形式、功能又很国际化。“靳先生让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华人设计:一方面他把砚台、石山、毛笔、汉字、宣纸等中国器物放在设计中,画面中大量留白,体现了动静相谐的东方哲学精神。另一方面,你能看到西方设计思想对靳先生的深刻影响,会看出他表现的还是现代文明。”靳埭强在上世纪80年代为中国银行设计的行徽即是最好的例子。中行行徽外圆内方,像中国古钱,点明中国银行的行业性质;中央的方形是变形的“中”字,很突出;中间那一“竖”却没有贯穿“中”字,这源于中国的一个传统习俗,用红绳拴住铜钱挂在脖子上以求吉祥,暗合天圆地方、国泰民安之意,整体形象极富现代感和时尚气息。他为重庆设计的新市标,将“庆”字分解为两个重叠在一起欢乐喜悦的人,意为“人人重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谈到中国化设计,靳埭强先提及家乡。番禺一带多庙宇、祠堂,规模不大却注重装饰,他的祖父是工艺师,专为这些乡土中国的公共场所制作全套故事的壁画、泥塑,退休后在家写字绘画、修身养性。靳埭强自幼跟爷爷生活,被中国传统艺术包围了15年。所以他决定走中国路线时,很自然地采用了民间艺术的元素。用大红大绿、民俗化图腾化的东西得到外国人、继而港人的认可后,他质疑这所谓的“中国设计的国际化”。“我怀疑自己过于关注外国人的评价,以至于用中国图腾去逢迎、讨好他们。用民间艺术,或者说中国图腾做设计,其实还是在用外国人看中国的眼光去表现本土文化。外国人真的以为中国文化就是龙凤、祥云、牡丹、长城、熊猫?实际上中国士大夫、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非常高级。再者,我把老祖宗的东西搬出来,相当于卖祖产,我自己的东西体现在何处?”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2

靳埭强老生常谈地强调,中国设计不是中国元素的拼贴。他举例说,有国内设计师抄袭他的设计,照搬他惯用的毛笔,用的毛笔竟然是未开封的,因为设计师对传统文房工具认识肤浅。用杭间的话来说就是:“追求外在风格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本土设计,本土设计是真正把传统的元素纳入到设计师的精神和修养中去。”靳埭强想表现影响了他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的儒家、道家思想。他曾应台湾印象海报展之邀设计参展作品《文字的感情》系列,4幅作品中分别用水墨汉字“山”、“水”、“风”、“云”以及笔墨纸砚构成4个新的意象,表达了书写者与制作文房四宝的工匠之间的情感融合,那是旁边所写的“如鱼得水”、“恩重如山”的感情。“比如道家讲究平衡,刚柔相济,阴阳调和,说的都是平衡问题。这影响到中国人看宇宙、看世界的眼光。”靳埭强的平面设计最常用“白”做底色。日本设计师杉浦康平描述道:“纸面本身所有的光泽,亮出一大片余白作为背景⋯⋯余白中充满了气的流动,是天地万物中潜藏的一种动力。”宽绰中有丰灵,所产生的恬淡虚静抵达了道家“淡然无为,神气自满”的境界。

靳埭强谈到一件往事:他曾和他的偶像、美国设计师保罗·兰德(Paul Rand)通信,后者给了他诸多宝贵建议,鼓励他“珍惜你的中国文化”,“他加强了我对承传中国文化的省思。他去世时我做了一张纪念海报,学了他在20世纪50年代为达达主义做的一幅作品。他当时用对比鲜明的黑白字母和跳跃性的字体摆列突出表现了充满冲突的前卫风格。我在他的作品上衍生出我的纪念海报,我学习他的字体风格和排字,把他的名字用灰色的墨迹写出来,用中国文化向他致敬。这么看来,中国文化不单属于中国人,也属于全世界”。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3

水墨是靳埭强用来体现中国气质的重要手段。将水墨融入现代设计,是靳埭强的独创。“最初学绘画时,也画水墨,一根墨线的粗细、浓淡、力道,都有韵味和意境。中国墨用得多就产生了感情,自然而然把它用做一种设计语言。香港年轻人毛笔用得好的不多,就把我显出来了。”靳埭强对我说。他近20年的平面设计中,几乎每一幅都有墨迹,墨用得恣意盎然。“服饰与文化”展览的海报上,一把尺子加一条水墨弧线成了一个衣架;“九九归一——纪念澳门回归”的海报中,水墨画出“99”两数字组成的几圈涟漪,打破了庆祝港澳回归常用的特区市花、现代化建筑、烟花、五星红旗的公式化表达。

最理解靳埭强设计语言的海外人士大概数日本设计师了。杉浦康平说他有一颗墨心。无印良品的创建人、同样喜欢运用汉字元素的田中一光评论靳埭强的水墨时说:“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蘸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使人感到东方心魂的跃动,靳埭强那简洁的画幅,以蜿蜒游动的造型设计成的海报,虽并不奇拔,却有一种魂萦梦绕,需要发倍投问的依依之感。”2002年田中一光去世,靳埭强设计了一幅悼念海报。田中一光创造了一种字体“一光明朝体”,特点是瘦横、肥竖、尖角。靳埭强用了明朝体的基本元素“一”字,也代表田中一光是一流的设计师;但他将“一”字翻转,再用水墨和数码技术做了一个流泪的意象。逝者对这样克制的怀念之情大概也是满意的。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4

靳埭强的设计涉及平面、公共环境、产品包装、公司整体形象设计等领域。他自称受教育不多,出于这个原因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设计之余热心教育。现在他担任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1999年创立靳埭强设计奖,成为中国大学生艺术设计比赛的知名品牌。他给学生们开了一门设计伦理课,课上他告诉学生用专业的精神做设计,还要清楚设计师的权利,以及如何维护权利。他对学生们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因为艺术天分不够才转学设计,这不要紧,如果在商业设计中找到机会发展自己的创意,把创造力用在审美方面,也是很好的。比如我自己,到现在还在追求艺术。我崇拜黄宾虹、毕加索,年轻时的理想是做伟大的艺术家,学了设计后发现,艺术家为自己创作,为了表达一个东西可以不理人家就做出来了。但是设计师的作品要别人喜欢,是为人做的,所以设计师更伟大。”■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5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6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7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8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9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10( 靳埭强设计的这幅海报经常被抄袭 )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11( 悼念保罗·兰德的海报 )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12( 《亚太海报展》 )

靳埭强有一颗墨心13( 《勇破成规》 ) 墨心靳埭强一颗

上一篇: 橘园“女主人”
下一篇: 人生格言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