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我机会,我就让你看看天是什么样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如果给我机会,我就让你看看天是什么样的0( 张博 )

24岁时,张博接到了《三国》剧组投来的第一根橄榄枝,那时导演还是陈家林,他被告知可以演陆逊,不过他钟情的是白袍小将赵云。这个戏几番上马下马,渐渐的,他自己也不再相信这个“狼来了”的故事。26岁,有朋友告诉他,《三国》剧组已经开了新闻发布会,陆毅、林心如都定下了。张博上网一查,急了,赶紧托关系找到高希希。

他记得,在王府井的餐厅里他们见了第一面,高希希喜欢用熟悉的演员,此前他们并未见过。张博的上一部稍具知名度的戏是海岩剧《舞者》,他在里面扮演一个胡子拉碴的自由摄影师。高希希问他:你多大了?他说:26。高希希说:“哎哟,你这个说话的感觉和你的社会阅历跟你的年龄感觉不太相符。”他当时想,是不是坏了?他的劣势是没有古装戏的经历,也没有演过年龄跨度大的角色,所以高希希一直不置可否。张博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日本,他成长于一个半单亲家庭,过早地承担了男人的责任,18岁就步入社会。

后来高希希告诉他:我看中你就是觉得你成熟,你的年龄,因为觉得你有很多的阅历,你的这些东西恰恰跟你的年龄不符,恰恰演孙权特别合适,你这个特质当初最吸引我,第二个是形象,形象气质吸引我,你的眼睛里面藏的东西还是挺深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人比你更爱孙权。

张博托人搞到了剧本,立刻决定放弃赵云,因为赵云只有一场戏出彩,更适合电影表现,他看中了孙权,也知道他的竞争对手大多比他名气大,高希希没有给他明确的回复。等待的时间有六七个月,张博把这个过程称为“折磨”,他推掉了4部戏,幸好那4部戏一部也没红。“如果你吃了东西再占碗里的,我就觉得你不纯粹。如果我是这样,我相信高希希一定不会定我演孙权的,有可能他连赵云也不会让我演,我觉得。”

他在没有定角色前就背熟了台词,把自己的表演片段制作成光碟寄给高希希。在北京和涿州之间来回试装,高希希太忙了,没有时间会见他,只能通过视频了解。“我算新人,我说我就是拿着一腔热诚来了,能不能打动您呢,我不知道,但我一直爱这个东西,一直在训练。”

如果给我机会,我就让你看看天是什么样的1( 张博在电视剧《三国》里饰演孙权 )

“别人都说我是个挥霍机遇的人。”张博历数他过去错过的机会:《别了,温哥华》的男主角,《奋斗》的华子,《给我一支烟》⋯⋯赵宝刚在《奋斗》走红后笑他:“傻了吧?”他不觉得那些机会令他后悔,但这次,张博用尽了全力。

“《三国》其实不是一个年轻人的戏,我觉得,属于像我这个年龄段能去演的,就更少了。而且像孙权这种在三国时期的一国之君,这个角色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角色,我本来就是个‘三国迷’。作为一个演员来说,这一辈子没遗憾了,我觉得以后我有儿子,我能跟我孩子说,你爹演的是孙权,挺光荣的一个事儿。”

直到开拍前三天,他才被确定。以前张博对自己倍儿自信,他的成绩是“中戏”毕业时的年级第一名,他总是毫不吝惜地自夸:“他们都觉得我天生就是干这个的。”从18岁拍第一部戏算起,总是有导演青睐他,这大概是他唯一一次为了角色煎熬。

他是《三国》主演里唯一的“80后”,一提起被贴上不学无术的“80后”标签,张博就怒火万丈。“这‘80后’没文化,我说我是力挺‘80后’的,‘80后’是现在目前的,甭管演艺还是任何行业的中流砥柱,有文化,愿意看书,能尝试很多很多的事情,首先我对这个非常义愤填膺的,我是觉得你们不给我们机会,如果你们给我机会,我就让你看看天是什么样的。”

张博把所有和孙权有关的书籍都翻看过,也包括易中天的讲义。不过他对孙权的理解很有“80后”的思维特征,没有束缚。拍戏过程中,他经常趁着午饭时间和高希希聊国家领导人,一个人怎么一步步熬到高位。“他的家庭背景是富二代,成长过程是公务员。”张博对孙权概括说,“我从没觉得孙权是个好人。”

很多人认为刘备和孙权是新版《三国》两大腹黑男,“腹黑”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大意是一个人外表柔和,内心暗涌,当面一盆火,背后一把刀。但孙权的腹黑与刘备有所不同。“东吴最大的特点是内忧多于外患,刘备有俩兄弟,五虎上将,成得最晚,败得最早,他要没有皇叔的名分,谁听他的?孙权的城府从9岁开始,并且他活得最长,纵向横向都是最成功的。”

准备角色的时候,张博找到了老版孙权的扮演者吴晓东,当年老版拍了一半就送审,以决定要不要继续拍下去,所以成了“蜀国演义”,孙权是个没有性格、模糊的形象,这给了张博很大的想象空间。

“观众永远不去想在那么一个混乱的时代,一个小孩,他所有眼里面看到的都是杀戮,他天天面临的就是死亡,9岁父亲就死了,过了18岁,他哥哥又去世,那么你想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18岁坐领江东,第一战赤壁交兵,如果说,周瑜是聪明,孙权一定是智慧,他比周瑜一定要聪明。论功绩,是要论成败的,周瑜怎么死的,是被气死的,孙权不是,孙权是一个把自己藏得很深的人,他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孙策死时应该他的儿子继位,但他相信孙权的运筹帷幄。他讨厌周瑜,但要用他,周瑜死后应该是谁来接替呢?应该是吕蒙。吕蒙有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是周瑜的嫡系,鲁肃是孙权的嫡系,所以孙权要使计罢了鲁肃的官,周瑜才最后把位置让给鲁肃,你说孙权多孙子?他借着关羽之死除掉吕蒙,一石二鸟,再让陆逊回家种地。‘孤继位以来10多年,一直受各种各样大都督的制约,如今终于能当一个主公了。’”回看这段戏,张博说生活中孙权这样的人太可怕了,但作为角色,又令他痴迷。

另一个令他痴迷的是同时拍摄的《苍穹之昴》中的光绪,那段时间他特别走运,连接三个皇帝,第三个是《孙子大传》中的勾践。在三个片场往返,每天只能睡4小时,用掉30多张机票,张丰毅笑话他:“你太‘牛’了。”

尽管很疲累,他还是不断为自己加戏,加到导演汪俊说,他快把自己加成男主角了。“我是属于命中率高,回头客特别多那种。做人做一个口碑,这圈儿不大,一传十十传百,我又是一个容易给别人信任感的人,他交给我他放心,我觉得这是目前为止我做这个行业最大的幸福。”

本来四行字、一小时演完的戏,他自己加了醉酒痛哭的内容,先给导演演了一遍,又演了4小时,经常性地自己改词,他即兴给记者背起一年前的台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朕今天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又能给我换回几日安寝呢?”他不禁也夸起自己的用功,“我倾注心血的东西,我能记好久,因为我喜欢,别的我也记不住”。像勾践的台词,他就基本忘记了。

为了让日本观众心里不别扭,这段删掉了。但加得多,总有保留下来的。张博自己为光绪延伸了一段和慈禧对峙的内容:“至少朕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朕可以堂堂正正地坐在前面,而你只能坐在朕的身后,我用10年证明我不行,是我输了,但是你看看自己,亲爸爸,你用了20年,用了30年,一样证明你自己不行。”“大家对光绪以往的看法都是窝囊、憋屈,我演这个人物演得更多的是他阳光的一面,阳光的、强硬的,因为大家更多的是拿历史的成王败寇去衡量一个角色、一个人,你看不到他的另一面,他里面因为什么而失败的,并不代表他不强硬,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都是观众们不去想的,需要演员往前延伸去给他的。”■

(实习生童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机会三国天是孙权周瑜张博就让什么样三国人物80后如果看看高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