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致富”之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江苏扬州 陈庆贵)

最近,笔者以某地15平方公里农村城市化改造为样本,就拆迁安置农民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某片区改造涉及5个村及一个集镇,拆迁农户3060户,拆迁面积86万平方米,拆迁补偿款5.2亿元,安置面积66万平方米,户均分配住房最低2套,最多4套,户均补偿现金20万〜30万元,其中高的可得到五六十万元的补偿。

也许是因富裕来得太快太易,许多转型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甚至被颠覆,不少人过上了游手好闲斗富比奢的日子。据笔者对某大型农民拆迁安置小区调查,转型农民普遍滋生好逸恶劳心态。片区改造前,许多失地农民以种粮种菜杂工等行当为生,一次数十万元的补偿款到手后,宁愿失业也不愿干保安保洁者有之,一次高消费用补偿款购买私家车有之,过度沉湎“四小”(小澡、小牌、小酒、小舞)娱乐者有之⋯⋯过度娱乐需求拉动市场畸形繁荣,小区里棋牌室就有近百家,赌博导致部分失地人员输光补偿款,个别人员甚至输掉了拆迁安置房。

令人忧心的是,现在失地拆迁转型农民由“农民”变“市民”也是有名无实。据笔者调查,虽然失地农民迁入安置小区变成了“市民”,但一方面农民以前享有的相关政策补贴优惠比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等,随名义身份的华丽转身而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被市民”的农民们并未能与城市接轨,享受市民的低保等社保待遇。另外,失地农民再就业率也较低,目前失地农民中四五十岁者占60%,适龄人员再就业率不足1/3。从笔者调查地区看,农民被征地拆迁后人均一次分配现金3万元左右,另扣除8000元一次性养老保险,农民普遍反映标准过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每月仅有100元,不足以维持生计,还将面临应对重大疾病等重大变故的危机。有农村干部预计,3至5年后,有的家庭将因缺乏经济来源而陷入危机。也就是说,现时相关制度机制的不尽合理和完善,不仅会加速农民返贫,还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公允而论,“拆迁骤富”之所以引发“冲动消费”,既有农民文化理念“先天不足”的成因,又有政府教化引导措施不力的原因。更应看到的是,由于目前政策支持激励不够,缺少直接支持鼓励失地农民创业就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相关优惠政策,失地农民缺少新就业、再就业的外部动力。我想,面对转型农民“拆迁致富”幻象,政府应尽提醒和改造之责。 致富之后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