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亿元的心理暗示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 张大千泼彩作品《爱痕湖》,2010年5月17日在中国嘉德春拍以1.008亿元创中国近现代绘画最高纪录 )
拍卖师最后落下那一槌的时候,中国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总经理郭彤还没有意识到《爱痕湖》的成交价已经超过了《可惜无声》。比起2009年中国古代书画成交破亿,“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成交过亿元”在某种程度上对艺术品市场更具心理冲击。如果说艺术品市场对中国古代书画的价值认定障碍主要在于真伪之判,近现代书画还要额外面对艺术史的认同问题。英国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专家苏立文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经说到他的观点:“如果是指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艺术,那在世界现代美术史上还没有太多的位置。”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两年似乎正在试图以极速上升的价格来确立自己对于美术史的发言权,或者说,另写一部市场的美术史。
《爱痕湖》确实符合艺术品市场上诞生高价的全部必要条件:名家处于巅峰时期的作品,收藏来源好,品相完美,首次在市场出现,并且买家身份对于高价也具备说服力。拍卖那天,在5000万元价位上,争夺它的场上人数仍然超过任何一件几千万元级别作品,直到7000万元以后才变成内地和海外两个买家的争夺。拍卖公司只告知最后买走《爱痕湖》的是位华人藏家、“海外最重要的张大千作品收藏者”。不过已有台湾地区媒体在报道中披露,买家“传为”台湾收藏界大鳄林百里。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六大家’里,任何一位的作品首先突破亿元成交应该都不会让人意外。”郭彤说。“六大家”一般指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和徐悲鸿。与其他几位比,张大千是在海外影响力最大的一位。他的名气,一部分是因为行走的广度——1948年离开大陆后,他曾先后旅居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并多次到欧洲各国游历,交游之开阔,同时代恐怕难有其他画家可以相比。以绘画成就来度量,张大千的盛名一半来自他摹古的不世之才,西方各大博物馆的中国艺术专家也无人不晓这位以假乱真的名手,而另一半则来自他晚年创造了开一代画风的“泼彩”。张大千也是最早建立起国际性销售渠道与价格体系的中国画画家。他的作品很早就进入国际市场,并多次以超过百万元的价格成交。1982年在纽约,张大千的《朱荷六条屏》拍出7万美元。200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朱荷六条屏》以2022万元的成交轰动亚太地区。但这以后,他的画作拍卖纪录没有继续上升。
内地的买家和藏家,对张大千的泼彩画作并非一开始就有这么高的接受度。直到几年前,内地买家对张大千画作的认识和喜爱还基本停留在1949年前大陆时期,认同他的创作高峰是1947和1948年,能够高价成交的往往是张大千落款40年代末期的仿古画作和仕女人物,这部分作品现在也仍然持有相当比例的高端市场。6月4日,张大千作于1948年的一幅仿古《松荫策杖》刚以2329万元在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上拍出,“风格、笔法直逼古人,体现了张大千学习宋元画法深厚的功力”,这是张大千画被内地藏家普遍认同的价值所在,所以即便是对同一个张大千,内地和海外的艺术品市场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知迥异。郭彤记得,20世纪90年代,陆续从台湾流进来一些张大千离开大陆后的画作,以70年代以后的居多,画法介于泼墨和传统之间,但从成交来看,这类作品在市场上反响都不算太好。2005和2006年后情况开始变化,随着从台湾回流的泼彩精品增多,内地一些藏家开始认识到张大千的绘画成就是在60年代创造了“泼彩”画法,对张大千后期的风格越熟悉,他们买画的底气就越足。论笔墨题材的通俗性和大众化,张大千在近现代几大名家里面也是最居前的,他的大山大水和人物高士,对各个层次的买家来说都易于接受,比黄宾虹、潘天寿的画好懂。郭彤说,那两年有一批来自山西的新买家,一进拍卖场就是从买张大千起步,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齐白石的作品不便宜,并且鉴定难度大,而鉴定张大千画作相对容易。“七八个山西买家,几乎每一场拍出的张大千画都是他们包圆儿,从价格最低的时候开始买,一直到2007和2008年张大千画作再次走高。”郭彤说。
在书画市场上,张大千作品的来处也很广,因为他呆过的地方多,送给朋友的也多,包括巴西和印度都遗有画作。《爱痕湖》的华人藏家为美国知名的艺术史学者,在张大千旅居美国期间和他多有交往。1968年张大千完成这件巨幅泼彩,与收藏于台北“故宫”的《长江万里图》创作于同一年。《爱痕湖》描绘瑞士亚琛湖远眺景致,画成后即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的著名画廊巡展。展览结束后,张大千便将它送给了这位华人藏家,在他家挂了30多年。藏家这次将《爱痕湖》送拍,是为支持国内一家大学进行学术建构,将把拍卖所得的一部分用于建博物馆,其余作为购藏和研究基金。如何把这么大的画从美国运回来也是一道难题。郭彤说,画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以传统画幅计算约21平方尺,他们在纽约的工作人员最初考虑把画揭下来装运,正好北京故宫派有裱画专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请过去一看,专家的意见是不便揭裱——画是绢本,后来拍出的高价格也和它是绢本有一定关系,因为绢本泼彩难度要大过纸本。踌躇十几天后,拍卖公司通过和航空公司协商,选了一架纽约飞北京航班中的最大型飞机,堪堪将画完整地送进行李舱,用支架固定在舱肚中心最宽敞的部位,总算运送回国。
( 张大千作于1948年的仿古画作《松荫策杖》6月4日以2329万元在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上拍出。在内地市场,这一时期的张大千画作传统上更受藏家喜爱 )
对于张大千作品的价格,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白谦慎教授有自己的分析。他对本刊说:张大千在台湾和海外生活那些年,游历很广,他向来喜欢交朋友,讲究吃喝,为人也甚是豪爽。与今天许多画家对自己的作品尺尺寸寸都很计较极为不同的是,张大千喜欢作画送人,而且许多时候是当场即兴作画。“在我认识的前辈中,有张大千画作的人相当多。这些画中有的是很用心画的大画,市场价值会很高,但也有些即兴的画作,属于一般的应酬画。”白谦慎从著名昆曲艺术家和书法家张充和女士游20余年,刚编写出版了《张充和诗书画选》。他告诉本刊,1963年张大千曾到耶鲁大学拜访张充和女士。张充和请张大千在家里吃饭,他看到房后园子里的花很漂亮,当场就画了一幅花卉,一幅松下人物图。因为当时张大千去见张充和的时候没有想到要画画, 图章也没带,所以两幅画都是有上款无印章。这种画属于一般的应酬画,市场价格就在5万美元左右。白谦慎说,他从1990年开始艺术史研究,记忆中90年代后在美国由博物馆举办的张大千作品展览只有两次。一次是1991年,时任佛利尔美术馆中国部主任的傅申先生是张大千研究专家,他在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举办了《挑战古人:张大千画展》,规模很大,并出版了重要的研究图录,不过《爱痕湖》没有参加那次展出。第二次是2008年在波士顿美术馆,规模较小。《爱痕湖》也没有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但《爱痕湖》曾在200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题为“两种文化之间”中国近现代画展(那次展览主要展出安思远捐赠的藏品)的图录中作为黑白附图出版过。“海外办展览,通常学术态度比较严谨,炒作的成分少,所以信誉比较好,这是参加过展览或出版过的作品会有比较好的增值效果的原因。”
“整个近现代书画市场都会因为《爱痕湖》的成交发生变化,至少在短期内受到影响,因为这个价格将买家的想象空间增大了。有位藏家,几年前曾在我们劝说下勉强买下一幅张大千泼彩精品,当时不到百万元。《爱痕湖》拍卖完那天,他告诉我,现场不会有谁比他更加兴奋了。市场就是这样,高价成交对于买家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暗示。”郭彤说。2009年中国嘉德拍卖一幅张大千的泼彩荷花,当时成交1200万元左右,这个价格被人议论了半年多,“我们卖过很多千万元以上的作品,都没有多大的反应,可这件张大千的画作几乎每次在饭桌上都被拿出来聊,大家认为拍出1200万的价格是个奇迹。现在有了《爱痕湖》,再拿这幅画出来,就不会有人惊讶议论了。”从去年秋拍到今年秋拍,几次破亿元的纪录,被认为是“顶级作品产生顶级价格”。郭彤说,现在书画市场出现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对同一画家作品的价值判断拉开了距离。即便是同一位名家,其精品和普通作品的价格也有了很大区分。最初的阶段,买画都论名头,只要是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就觉得是好东西高价格。接下来的阶段是以画幅平方尺论价钱,谁的画应该卖多少钱一平方尺。“我们估价的时候,‘平方尺’这个概念其实只占很小的因素。比如这次有一幅长安画派石鲁的《采桑图》,仅两平方尺左右,但非常精彩,我们坚持估价到800万元,最后成交超过千万元。而石鲁的一般性作品,价位也就在几十万元上下。”■
( 张大千1947年所作工笔画《拟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2010年在嘉德春拍以2800万元成交 ) 暗示郭彤心理暗示艺术美术张大千文化心理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