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粮与主粮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 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 )
蔬菜之后,杂粮疯涨。绿豆、黑豆、红小豆和薏米等杂粮价格犹如坐上了火箭,价格一路飙升,甚至超过了猪肉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的杂粮,到了消费者手中涨了几倍。终于,杂粮飙涨被“发改委”等定性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查。众多粮食品种中,何以杂粮被游资选择为突破口,众多谜团待解。
连续6年的增产后,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目标是力保5亿吨,可自然灾害不断,开局即陷入不利状态。北方入春晚,春种比往年晚了20多天。西南大旱,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数据,截至3月底,广西、云南等西南五省市耕地受旱面积近亿亩,夏粮减产几乎已成定局,仅云南一省就千万亩夏粮绝收。因已播种作物重旱面积占当地耕地面积9%以上,且有近5%面积完全绝收,据预测今年西南地区夏粮的减产幅度将达10%以上。入夏后,南方持续暴雨则对南方粮食生产构成了新的威胁,据防总截止到5月18日的统计,自今年4月1日以来,全国累计有1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1500万亩。
对三大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至今仍无官方的估算数字发布。一些研究机构给出了估算,比如联合证券的一份研报预测,西南五省区谷物类产量占全国谷物类产量的比重为14.45%,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占全国比重为7.23%。粗略估计,如果受旱区粮食减产10%,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北方的大风和低温天气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南方的危害,中科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实地考察和卫星图像分析比较后,将我国北方部分冬麦区遭遇的冻害定义为“30年不遇的小麦冻害”。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已经上报灾情,而这几个产粮大省,年粮食产量在全国排名均在前五之内。这里,不妨做一个大致的推测,若南方灾情影响相若,今年粮食产量将比去年降低3.6%,即0.18亿吨。再考虑到水灾的影响,近0.2亿吨的粮食被恶劣的天气带走了。
粮食减产,粮价必然上升。中国社科院4月20日发布的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预计,今年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4%左右,粮食生产价格涨幅可能超过5%。但截至5月底,今年的主粮品种多价格不振,如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籼稻品种,年初还在2100〜2150元/吨,5月底降到2050元;强筋小麦品种,年初是2230元,5月底涨至2280元,涨幅有限。本轮粮价的上涨开始于2009年的2月,到现在累计涨幅达14.5%。但水稻、小麦等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多集中在去年“风调雨顺”的时候,而非今年密集的灾害天气下。短期内,天气灾害的确造成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比如4月中下旬小麦生长进入关键时期,局部区域的低温灾情成为炒作的题材,但价格只经历了两三天的上涨即回落。早籼稻也是如此,西南的旱情只在年初的短期内促成价格坚挺,4月雨季一到,早籼稻价格直线回落。
经验看,我国稻米和小麦产区地域辽阔,每年总有局部产区受灾,天气灾害或者病虫害等,给市场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和题材。但天气或者突发事件的炒作缺乏连续性,往往只是短期行情,对整体走势并没有太多影响。更重要的因素则在于,6年的丰收,尤其以2008年为转折,我国粮食开始供过于求。2009年我国粮食产大于需约0.5亿吨,国有粮食储备充足。并且,为保住5亿吨的收成,全国范围内,今年种植面积会有所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将增加1000万亩,稻谷的种植面积将增加400万亩。
每年的4、5月间,无论农民还是国储都在清理库存,为新粮腾空间,市场上粮食供应充足。投机资金若选择在主粮上下手,无异于飞蛾扑火。但杂粮却不同,我国的粮食保障政策是重生存需要,提高改善需求交由市场,杂粮很少储备库存。杂粮常年种植面积虽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0%,但单产低,产量只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并且由于我国杂粮出口价格有很多优势,年出口量占到全国粮食出口量的10%左右;创汇占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20%〜30%。本来产量少,又大量出口,留在国内的数量有限,加之杂粮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或高寒山区,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如去年绿豆主产区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旱,减产近四成。多种因素促成,一轮供给紧张的趋势愈发明朗。
杂粮之所以“杂”,乃因为几千年的作物的选育进化中处于劣势,被主粮排挤的结果,产地大都地处偏远、土壤瘠薄,故而少污染,营养成分也因杂而“杂”。杂粮却无意中迎合了崇尚养生的现代人的需求,被赋予了草药的期待,自然身价倍增。但杂粮的种植却要比主粮更容易,成本摆在那里,价格怎么会年复一年地涨上去。■ 主粮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