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模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模式0( 著作《爆发》 )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认为,虽然我们的行为是自发的、自由的,但并不等于就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

人类行为内在地具有爆发模式,因为我们都是任务多,时间少。当我们面对太多要处理的事情而时间又不够时,我们要决定优先处理哪些事情。我们把最紧急的事情挑出来,集中精力做它而忘掉其他事情。一旦被忘掉,一件任务就会一直被遗忘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年。

巴拉巴西的研究发现,优先顺序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有一阵子忙于发电子邮件,而大部分时间则无所事事。旅行也有类似的模式:我们做很多短途旅行,中间穿插着偶尔的长途旅行。甚至去医院看病也有爆发模式,当别的事情更重要时,就忽视症状,直到健康问题变得严重到不可忽视,造成短时间内看病的人激增。他讨论了所谓“哈利·波特现象”,当这部小说的每一部续集上市时,英国医院的就诊人数就会剧烈减少。

巴拉巴西写道:“时间是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我们慎重对待它,我们就需要设置优先顺序。一旦我们这样做,幂次法则和爆发性就不可避免。”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链接:网络新科学》一书中,巴拉巴西提出了关于网络结构如何带来出乎意料的结果的理论,如关于网站访问量的马太效应。如果一个网站比较流行,访问者会留下很多指向它的链接,这会给它带来链接它的更多的访问者,直到最后网络为它带来大量的日常访问者。相反,如果一个网站刚推出就没有吸引到很多访问者,那这种状况会一直持续下去。这种自我强化机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网站的流行程度遵从幂次法则:少数几个网站占据了大部分流量,大部分网站访问者很少。

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模式1( 巴拉巴西 )

幂次法则是一种数学模型,其中小事很常见,大型事物很罕见。在很多领域都能观察到这种模型,包括收入、词语的频率、城市的规模、地震。20世纪中期,数学家曼德勃罗提出,对描述自然来说,最佳的工具不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而是不规则的分形——当在更小的层面加以研究时,从中揭示出来的东西就越复杂。当研究深入后,我们从中学几何课上学到的几何图形就没什么吸引力了,而分形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像高山、树林甚至星系,充满各种层次的结构。规则和不规则的对比在日常生活中一样有效,比如公交车的排班表是规则的,但实际的候车时间是随机的。

在书的开头,巴拉巴西讲述了一个美国艺术家哈桑·伊拉希的故事。他经常在世界各地出差,频繁地乘坐飞机,结果引起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注意。伊拉希是第一个在时空中做爱因斯坦跳跃的人。随后作者又描述了一个枪贩,他在收到的美元纸币上做记号,以便在全美境内跟踪它们的流转。

巴拉巴西还引证了爱因斯坦写信的爆发模式。爱因斯坦跟西奥多·卡鲁扎之间从1919年开始通信:在1919年,两人的书信往来非常频繁,然后是沉寂,接着在1921年又继续对话。“1919年,爱因斯坦收到252封信,他回了239封,他的生活仍处于次临界阶段,使得他能够不太拖延地回复大部分信件。到1920年,爱因斯坦转入了超临界状态,他收到了519封信件,他尽力回复了其中的331封。高峰出现在1953年,他去世两年前,他收到832封信,回了476封。”

巴拉巴西在书中提出了两个主张:爆发现象可以用设置优先顺序的模型来解释;爆发过程是可以预测的,并非完全随机,人类的行为甚至人类的历史也许都比我们以为的更具有可预测性。他不同意卡尔·波普尔在《历史的贫困》中所说的社会模式不具有自然科学的规律性的观点。巴拉巴西的第二个主张不太令人信服,从我们能够预测人们所处的位置(从9点到17点在上班,其他时间在家里)到预测人类历史,这中间的跳跃太大。■ 背后行为隐藏模式人类

下一篇: 因梦想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