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鸠山政府遭遇普天间难题
作者:徐菁菁( 4月27日,冲绳市民代表在日本国会前集会,要求美军基地迁出冲绳 )
4月27日,宜野湾市市长伊波洋一、名护市市长稻岭进,以及冲绳县地方议员等百余人,来到东京的日本国会两院议员会馆前静坐示威,要求“立即关闭、归还普天间基地”。两天前,4月25日,日本冲绳县在该县读谷村举行由9万民众参加的大规模群众集会,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将普天间基地迁出冲绳县或迁至国外。此次大规模集会是日本各党派首次就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举行联合集会,参加集会的有众多普通市民和县内41个市町村的39名首长,不仅包括执政的民主党国会议员,还有自民党和公明党驻当地机构的代表。
“冲绳只是一个小岛,但却接纳了美军在日本的75%的军事基地。”日本上智大学副教授中野浩一告诉本刊,“冲绳人非常担心普天间迁移到冲绳其他地方后,又会有新的军事设施填补在这里。”
2006年,美日就改造两国同盟关系的“路线图”达成了协议。其核心是重组驻日美军。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专家布鲁斯·柯林格内尔告诉本刊:“日美协议涉及19项驻日美军的重组计划,其中6个涉及冲绳,而普天间机场的搬迁是争议最大的一个。”实际上,在2006年达成协议之前,美日间关于迁移普天间机场的谈判已经持续了15年。中野浩一告诉本刊记者,普天间机场位于冲绳人口稠密的地区,其安全性一直受质疑。“除了噪音污染和美军士兵犯罪事件,几年前,一架直升机曾经坠落在基地附近的大学校园,虽然没有造成当地人员伤亡,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除了这些实际问题,谈判进行得如此缓慢的原因之一是,迁移普天间机场的选址迟迟不能确定。2006年美日双方的计划选址是冲绳县名护市施瓦布军营附近的海岸地区,但是这一决定也遭到了当地持续的抗议。”
2009年,鸠山由纪夫竞选日本首相时,民主党重启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提出基地转移至冲绳县外或国外,受到了冲绳人的广泛支持。但鸠山就职首相后,这一主张遭到了美国的拒绝。此后,鸠山提出了新的“变通”方案:将驻日美军直升机部队一部分迁到位于名护市的施瓦布军营陆上地区,另一部分转移到鹿儿岛县的德之岛。这一方案并没有得到冲绳人的支持,德之岛1.5万名民众因此于4月18日举行了大规模集会以示抗议。
这个构想也没能赢得美国的欢心。在美国看来,同意将普天间移至名护市施瓦布军营已经是对当地民意的巨大让步。“同意迁移普天间对于美国来说没有任何军事意义。施瓦布军营只有很短的跑道,将极大削弱应急反应能力。”布鲁斯·柯林格内尔告诉本刊,“这项迁移计划的制定,几乎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冲绳人减少当地美军存在的要求。”
美国坚持认为,把普天间基地迁往名护市施瓦布军营沿岸地区的现有计划是最佳方案。4月21日,美方向日本政府进一步提出要求:“为了确保直升机部队与地面部队的整体运作,两者距离不宜超过65海里,也就是大约120公里。”而德之岛与冲绳本岛相隔了200公里,实际上等于美方已经拒绝了鸠山的分散搬迁方案。柯林格内尔认为,鸠山的拆分方案会使海军的空军力量和地面力量分开,将极大地损害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实力。“普天间是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大本营。”中野浩一说,“美国坚持将普天间保留在冲绳,从战略角度说,这和美国对东南亚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密切关注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关岛并不是个合适的地点。冲绳基地同时还是美军制约朝鲜和中国的重要据点。”
美国的强硬和民众的愤怒让首相鸠山进退两难。“鸠山没有料到竞选时的‘随意’承诺会变成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中野浩一分析说,“普天间就像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鸠山上台时表示要使日本获得日美同盟中的平等地位,现在的发展方向显然不是这样。美国的恐吓战略已经使他的新想法退缩了,而日本保守派则欣然围观他被美国人羞辱。”
日本共同社4月29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鸠山的支持率已经由去年就职期间的71%下滑到20.7%。鸠山计划于5月4日亲赴冲绳县,就该问题与冲绳县知事举行会谈。中野浩一认为:“最终结果极可能让民众失望,如此鸠山将面临辞去首相职务的巨大压力。即使他还在任上,他的民主党也将在7月的上议院选举中失去支持。”“调查显示,超过50%的日本民众认为,如果鸠山不能解决普天间问题,他就应当辞职。”柯林格内尔也说,“而对于日美同盟来说,借用一位美国官员的话:‘如果他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普天间问题,很难想象同盟不会步入泥潭。’”■(文 / 徐菁菁) 政府难题遭遇鸠山普天普天间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