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观时代”的英国大选秀
作者:蒲实( 4月22日,英国三大政党领袖布朗、卡梅伦(左)和克莱格(右)出席第二轮大选电视辩论 )
即将迎来5月6日大选的英国,从美国人那儿搬来了“政治营销”的模式,在其选举史上第一次引入了电视辩论。以内政、外交和经济事务为主题的电视辩论分别在4月15日、22日和29日进行。
年仅43岁的卡梅伦年轻富有活力,善打亲民牌,他擅长攻击布朗政策的弱点,高举“变革”大旗,在最后一轮辩论结束后,民调得分最高。现任首相布朗是担任财政大臣时间最长的政治家,经济资历最深,个人的坎坷身世也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但如今因英国高额的财政赤字,其经济政策受到质疑。他的脾气暴躁也众所周知,而且在4月28日私下说一位女选民“偏执”时没关无线话筒,惹出“偏执门”风波,在赢得民意上仍处弱势。原本知名度不大的自由民主党领袖克莱格曾在第一、二轮辩论中脱颖而出。他在辩论台上将手插在口袋里,一派轻松自信,数据或事件都了然于心,颠覆了英国绅士的古板印象,一度赢得最高民意。但最后一轮辩论结束后,答辩与另两位相比较缺乏实质内容,被卡梅伦抢过了风头。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系教授安德鲁·甘姆博(Andrew Gamble)告诉本刊记者:“在大选关注的焦点问题,即解决财政赤字、建立经济复兴和增长战略问题上,保守党和工党两大党相互攻击。保守党宣称工党把经济搞砸了,认为工党的经济政策不过是用老办法,比如,高税收、高借贷、高公共开支,来解决老的经济问题。而工党则宣称,保守党在财政问题上不负责任,既要减少财政赤字,又要减税,同时还要保证前沿公共服务部门的开支,简直是经济文盲的一派胡言。卡梅伦想给公众心目中的保守党形象‘解毒’,他试图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为保守党精心规划的未来,尽管他所规划的未来与过去相比,差别是如此细微。工党的战略家则希望展示出,卡梅伦不过是个轻量级的拳击手,缺乏经验,缺乏深度。他们还想制造大众对卡梅伦的怀疑:卡梅伦担心英国会成为‘虚弱社会’,不过是包藏着试图将国家最小化的祸心,以便有利于他施展其分权的、不那么国家中心主义、不那么社会主义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
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政治专家斯蒂芬·菲尔汀(Steven Fielding)向本刊记者指出:“保守党和工党的政策在根本上区别不大。两党的分界线是,保守党主张立即缩减公共支出,同时减税,工党主张继续维持公共开支,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但至少不是现在缩减,否则经济会陷入衰退,因此,工党主张增加富裕人群的税收。两党都要缩减开支,但什么时候,怎样减,这些细微的差异都在选举中被夸大。”
“布朗工党政府的经济政策曾被人们视为很成功的政策,它曾极大促进了公共服务领域开支的增长,例如国民健康医疗服务和教育领域。这一系列政策曾刺激了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带领英国经济走出了‘繁荣与萧条’的经典循环。然而,金融危机来临后,同样是这些政策却受到质疑,特别是放松银行业、投资和保险部门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受到诸多批评。在英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发展中,英国的FDI额(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名列国际首位,达到其GDP的44%。英国经济不仅容易受到不良资产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国际资本减投的严重冲击,其后果是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安德鲁说。
菲尔汀说:“过去20年来,媒体,甚至是一些主流媒体只要谈及英国政治,主角就是首相。在英国,民众能够获得的政治信息很丰富,但即便如此,大部分英国人对政治和一些复杂的问题不再感兴趣。他们宁愿看看政治肥皂剧,八卦一下政治家,所以媒体和公众都更关心政治领袖个人的性格和魅力。”甘姆博也认为:“英国政治正远离传统的议会政治经典模式,实际上成为首相政治。后意识形态时代选民不再忠诚于某一政党,政治领袖不再仅靠本党的支持就能取得成功,他们还需要专业顾问、市场营销专家、传播交流分析师、中心小组、媒体咨询师、民意测验专家和定位战略家。”
无论选举秀如何精彩,安德鲁说:“政党领袖、政治战略家和选民都知道竞选背后的潜台词。这个未被挑明的伟大真相是,我们只是延缓了痛苦到来的时间。无论谁执政,新政府将宣布缩减公共开支,增加税收。将乐观主义注入到悲观时代无疑非常困难,能够向选民灌输比恐惧多一点希望的领袖将在选举中胜出。但胜利的喜悦将会很短暂,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喜欢消受选举结束后的日子。”■(文 / 蒲实) 秀英国政治政治大选时代英国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