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武警遭反政府武装伏击

作者:徐菁菁

印度武警遭反政府武装伏击0( 4月7日,印度政府专机运回阵亡的中央后备警察部队人员遗体 )

据切蒂斯格尔邦警方通报,袭击发生时印度中央预备警察部队武警刚从纳萨尔派武装的一处据点巡逻归来,在返回兵营的途中他们遭到伏击,总计约120人的武警部队与武装分子发生激烈交火。超过1000名纳萨尔派武装分子参与了伏击行动。他们首先利用地雷炸掉了中央警察后备部队车队的扫雷车,接着从附近的山上朝中央警察后备部队士兵开枪扫射。

“很难准确地说纳萨尔组织这次行动的战略意图。”美国圣迭戈州立大学印度问题专家迪帕克·古普塔向本刊分析说,“其背后可能有两个动因:一是由于和政府的对话不畅,纳萨尔对政府不信任;其二,最近,印度部队大量在该地区集结,而纳萨尔正是其目标。”

2009年,印度政府启动“绿猎”打击行动,其目的是在比哈尔邦、切蒂斯格尔邦、加尔克汉德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和西孟加拉邦夺回被纳萨尔派武装控制的地区。印度政府估计,这一行动可能要持续3年。迄今为止,该行动已击毙武装分子约90人。“这次大规模袭击正是纳萨尔对近一段时间来政府加紧清剿攻势的报复。”新德里政治研究中心教授桑吉比·巴鲁阿说。他告诉本刊,纳萨尔组织的源头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纳萨尔巴里村的农民起义,“但并不能说这个反政府武装从60年代持续到现在”。“在80年代和90年代,纳萨尔组织曾一度销声匿迹。而近些年来,纳萨尔运动开始重新活跃起来。”该组织仅在2009年就发动了1000多起袭击,造成600人死亡。纳萨尔每年还会向印度企业勒索约3亿美元作为经费。

“之前,印度政府在西孟加拉邦成功地打击了纳萨尔组织,因为在那里的乡村,纳萨尔并没有建立一个强大的政治根据地,同时与国家警察部队相比,军事实力欠缺,而且他们的领导人也过分高估了他们发动当地乡村穷人的能力。”古普塔指出,“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印度政府才猛然觉察到,他们长期以来忽略了印度部族地区的问题。”目前印度28个邦中有22个邦都有纳萨尔派武装的踪迹,其活跃区域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40%。印度内政部2004年曾估计,纳萨尔派武装的成员数字可能在5万到12万之间。

“现在,纳萨尔在印度偏远的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部族地区拥有了极强的实力。并以这些地区为中心辐射到了印度的许多邦。”巴鲁阿说。这次袭击发生的切蒂斯格尔邦南部正是印度铁矿、煤炭、铝土矿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部族区域。“近些年来,印度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矿产资源需求的膨胀。”巴鲁阿指出,“一些印度公司近些年开始进入这些居住着部族的丛林地区。而对这里的人们来说,采矿意味着从他们的土地上攫取原本属于他们的财富。纳萨尔组织利用人们的不满招募了大量武装分子,并通过勒索获得资金——他们认为这是税收。”

本次袭击事件发生前两天,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在西孟加拉邦说,只要纳萨尔派武装放下武器,政府愿同他们就一切问题举行谈判。“谈判的难点在于政府和纳萨尔派之间缺乏信任。”古普塔说,“同时,该组织由约40个分支组成,很难让他们接受同样的条件。”

袭击事件前一天,4月5日,印度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称纳萨尔派武装为印度“第一大敌人”,而印度总理辛格则曾将该武装组织描述为自该国独立以来最大的国内安全威胁。“我认为辛格的评价是对的。”古普塔说,“纳萨尔组织发动的袭击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伊斯兰极端组织,同时,他们还在广阔的国土范围内活动,并盘踞在那些对未来印度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我相信这是目前印度所面临的威胁。”“仅仅把纳萨尔看成是安全挑战是不够的,也不会产生正面的效果。”巴鲁阿说,“如果不严肃地从社会经济的维度关注这一问题,问题恐怕难以解决。”

事实上,对于如何对待纳萨尔组织,印度国内尚存在争议。“并不是每个人都从安全的角度看纳萨尔。”巴鲁阿说,“印度的一小部分知识分子同情纳萨尔的暴力斗争方式,他们认识到纳萨尔运动的根源埋藏在印度穷人的绝望之中。”布克文学奖得主作家阿鲁达提·罗伊曾指出,农民在政治上的边缘化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落后是纳萨尔派武装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文 / 徐菁菁) 遭反政府伏击武警国际社会萨尔武装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