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革

作者:朱伟

革卦倒数第一阳爻爻辞是“巩用黄牛之革”,其实是说“坤革乾成”的基础。巩固的巩的古字,本来下面有一个革来强调,它的本义是通过“韦”来束缚。韦的字形是两人相背而行,它引申出违背、包围或保卫。韦就是熟皮,兽或畜的生皮熟过后,由坚硬变柔软,就是相背。巩的原意由此是用熟皮来束缚、加固,爻辞中的“黄牛”指坤象本体。《说卦》中说,坤为母牛,是牝;坤本是大地,色为土黄,性为稳重。它不有为,就构成稳重之守,守为止。止的意象来自革的错卦蒙中的艮,艮外刚而止,艮皮为革,黄牛之革就成甲胄。止的反应出自这一爻对应着倒数第四爻的错位,这种错位阻隔了坤、乾相会,上无依据,离不能与兑交会产生和悦,就必然要革。坤得不到乾的呼应,就只能贞守,不能蠢动,动必有凶。坤牛之皮艮止,就成保护之甲胄,它是“坤革乾成”柔韧而坚固的基座。

倒数第二阴爻爻辞是“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第二阴爻是地位,乃坤之腹,为己。地位本来对应着天位五,与五成为事君关系——其任务是,去三人位之卑,事五乾位之尊。但在三与五之间,隔了错位四,所以必须己日革之,革就是征。征字的彳是走路,征就是正行。二上行,是推动三去除卑,纠正四而顺五,这顺应逻辑,是正行,乃正吉。正吉“有嘉”,嘉是美,美是因为善,五为乾,乾为嘉,二上行事五,就为嘉。而如果追究字形,嘉字可拆分为两部分,下面是加,是用力开口,《尔雅》说是语气重叠,《说文解字》说是语义相加。上面部分则代表陈乐,从《诗经·陈风》看,陈国歌谣多为男女悦情之作,由此配偶为嘉。“行有嘉”也可理解为二上求配偶相悦,这是“坤革乾成”的动力。

倒数第三阳爻爻辞是“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这一爻是人位,本身柔弱,对应着最上的第六阴爻,要向上正行,就被第六爻的阴左右。它上面就是错位的倒数第四爻,是逆乘。第四爻本来是阴爻,现在是阳,构成了从第三到第五连续三个阳爻。连续三个阳爻是乾象,但上面两爻连续压迫这一爻,就构成风险。这是说,革命之艰险是,无法从上寻找支持,只能自下而上发动群众——这倒数第三爻人位,必须在倒数第二爻地位的支持下,才能推动对第四爻的纠正,寻求天人合一。这就是“三就,有孚”。就本是鹫,大雕,它高飞而彼此追逐,《说文解字》由此才解释就是高就。高就的过程在层次,说明革命必须层层递进——革于三,改于四,变于五,这就是层层递进的“三就”。四纠正后,坎象出现,坎卦的卦辞是“有孚维心”,意为心中萌育,故“有孚”。“革言”是宣言,就指正四的革命——革而谋谓之言,革而行谓之命,孚为志,行为命。三国魏王弼注释“革言”是“自四至上,从命而变,不敢自违,故言‘革言三就’”,解释得特别清楚。高亨还将它解释为“更改供词”,太奇怪了。

倒数第四阳爻爻辞是“悔亡,有孚,改命吉”,此乃全卦要纠正之爻,身无所容,所以是“悔”。从倒数第三爻到最上爻的爻象与大过卦同,是死象,所以是“亡”。这是从离到兑,从夏到秋的开端,自然要改。它改正后,从第三爻到第五爻是巽象,巽就是命,这就是“有孚”改“命吉”。四改正后,上卦变坎,坎为信,就是“革而信之”。

倒数第五阳爻爻辞“大人虎变,未占有孚”,乾为大人,是作为天位的第五爻本体。虎的形象来自哪里?白虎是西方之宿,兑为金,在西方。乾变兑,龙变虎,还是指乾对兑的作用。乾对兑的作用,是因底下的坤,这就是“坤革乾成”。“未占有孚”,指底下的四还未变正,五还没成坎。象传的“文炳”,不过是“坤革乾成”的另一种说法——下卦离达到上卦兑之悦,炳是文作用下的光耀显著。炳是火、丙组合,丙、丁分别是天干第三、第四位,丙丁都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炳是乾火熊熊,金色烈焰;灯是阴火如豆;青色摇曳。当然,灯的繁体本为燈,登是祭器,《诗经·大雅·生民》中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卬是周人气宇轩昂的自称,卬字后来就变成仰。豆与登都是祭器,木器为豆,瓦器为登;豆盛肉,登盛大羹。

最上的第六阴爻爻辞是“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兑的阳爻既然是虎,最上的这个阴爻自然是豹,豹小于虎,与大人相比,是君子。豹变是因为虎变,豹变在哪里呢?底下的倒数第四爻从阳纠正为阴,阴是小人,改正过程就叫“小人革面”。它“革面”后,顺了五,这就是“顺以从君”。四改正后,兑卦变成坎卦,坎就是险,因为上下两个阴爻夹着一个阳爻,阴阳的力量对比出现了变化。由此,改革后必须保证成果,宜静,不易再动,居正为吉。这是因为六爻已经纠正成了既济。像传说的“文蔚”,巽为草木,豹纹密集,两种意象汇集,蔚是草木茂盛。但尉的本义是熨衣服的熨,是用火自上熨下而尉安。从这个角度,炳如火炬,是在上燃烧照耀,尉是从上向下光芒的蔓延,大地上草木茂盛都是光照的结果。这也是革命必须与举着火炬的意象联系的原因。■(文 / 朱伟) 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