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探源

作者:李伟

沙尘暴探源0( 3月20日,北京遭遇沙尘暴天气 )

就本质而言,沙尘暴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严重风沙天气。它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大风、不稳定的天气与沙源。所以人类尚不能消灭沙尘暴。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风与界面的粗糙度,减少浮尘的升空,从而不能随大气环流运行;降低流沙的跃动能力,固定沙丘,阻止沙漠的扩张,保护绿洲。

与土地沙漠化区域相联系,全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

具体中国而言,环保总局将中国北方划分出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蒙陕宁长城沿线。这些地区的沙尘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移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影响全国的沙尘天气。

而其中,以阿拉善高原所引发的沙尘暴影响最为严重。西伯利亚寒流与蒙古气旋冷锋常在此入境,大风瞬间卷起干涸的湖底盐碱与浮土,横扫广袤的戈壁而南下,顺河西走廊进入华北或西北。

阿拉善高原成为沙尘暴源头有其自然原因。这里是亚洲寒冷与干燥的中心,降水量最少的额济纳旗,年均不足40毫米,年大风天数超过60天。在2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内,沙漠与戈壁的面积占到了93%以上。缺水、多风、冬天严寒、夏天酷热,环境严酷。

而另一方面,人类长期的不当开发,使这里脆弱的环境承受力濒于崩溃。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贺兰山林地、梭梭林带与额济纳绿洲三大生态屏障遭到严重破坏。区域内人口由3万人增加到21万人,牧场内牲畜超载严重。

问题的核心在于,人口增加的同时,人类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旧是通过对资源高度占有和使用,来获得增量的收益,以维持更多人、畜的生存,以提高生活质量。原有的低水准的平衡于是被打破。

但干旱是这片土地的属性,是自然的铁律,人类不可能消灭沙漠,也不能改变大气运行。我们终究无法放弃“苍天般的阿拉善”。唯有以更聪明的方式在这块土地生活下去,更合理的使用这里的资源,与荒漠共同生活,共存共荣。

人与自然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这正是我们对阿拉善、河西走廊沙尘源地考察的目的。■ 沙尘暴探源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