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菩提

作者:王星

影像菩提0( 在《千年菩提路》的片头中,以电脑动画的方式再现了长安城当年的恢宏景象 )

“我是在乐山大佛旁边长大的。”拍摄过纪录片《故宫》、《台北故宫》,今年初又接连推出《千年菩提路——中国名寺高僧》与《敦煌》两部大型纪录片的著名导演周兵对本刊回忆说。

“从小学到中学,我经常到那里去郊游,所以时常会接触一些佛教场所。那时只能算是有些亲近,有一次见庙里卖佛经,我就买了几本。也不知道是什么经,主要是喜欢它们的包装:线装的,里面是宣纸,觉得特别好看,但是看不懂。大学毕业以后,我还保留了每天睡前大量读书的习惯。有一天,我见其他的书都已经看过了,就翻出小时候买的这几本佛经,挑了最薄的一本,结果是《心经》。”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众多译本中以玄奘一种最为著名。它收于《大正藏》第8册,全书260个字,为佛教最重要典籍之一。对于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所闻的人来说,其开篇都称得上熟稔得如雷贯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当年周兵的感受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屋里高声朗读了一遍,当时可能还读错了一些字,但读完后我忽然觉得浑身通畅,而且这绝不同于醉酒或是功成名就带给你的那种通畅感。”

发出这番感慨时,周兵坐在北京的一家咖啡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是《千年菩提路》的总制片人李欢,他也是周兵大学同班乃至同宿舍的同学。两人穿着风格迥异,周兵短发,黑框眼镜,一身黑色中式棉服,脚上一双所谓“锁边纳底人字呢松紧口布鞋”,手腕上一串佛珠。李欢卷发,高鼻深目,牛仔外套,翻毛休闲皮鞋,戴一条也许有钛、锗之类讲究的塑胶项链。2005年9月的一个夜晚,正是李欢找到了周兵,也就是在这个夜晚,周兵成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的总导演。

影像菩提1( 周兵 )

《千年菩提路》是一部以中国佛教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寺院和高僧为线索的纪录片,它的拍摄团队走遍98个城市,参访227座寺院,足迹跨越58万公里,共制作了300多分钟3D模拟画面、400多分钟原创音乐和14万分钟高清影像纪录,目前完成了12集精编版和46集完整版两种版本。当年为什么选择周兵?李欢的解释是:“我不是佛教徒,对于佛教应该说是敬畏。我很欣赏周兵的一句话,他说:‘我想用电视这种现代的传媒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在我看来,这个项目需要的不仅是专业团队,还需要坚韧的精神。就这方面讲,我觉得周兵的团队是合适的。”

《故宫》的成功至今仍有回响,根据周兵本人记忆,这套纪录片仅在央视的频道就重播过98次以上。在这套总共12集、播出总长度540分钟的纪录片中,经过电脑处理和制作过的画面长达76分钟,这一在国产纪录片中似乎“空前”的手法成了《故宫》火爆后各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无论这些争论在学术上得出了何种结论,对于好奇心更盛的普通观众来说,有视觉冲击的画面总是会有吸引力的。《千年菩提路》的第一集中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场景:长安城由电脑搭积木般华丽地重现出来,恰如当年纪录片中的故宫。

《故宫》中使用的电脑动画总共有4种模式:3D,3D和实景相结合,二维动画的转换和二维动画。其中以一些古代绘画为蓝本制作成的二维动画是当年周兵引以为豪的独创之举,范例有《燕京八景图》中的潺潺流水、《康熙南巡图》中的旗帜飘飘乃至《光绪大婚图》中的群臣叩拜等。当年接受采访时,周兵曾表示:“节目播出后我听到对这种画面有欣赏的也有持反对意见的,我本人坚持认为,在《故宫》中对这种画面的处理是成功的。多年的电视创作中,我一直在寻找独具中国味道的画面效果,《故宫》中这一系列画面的使用让我相信已经找到了一种较好的方式。”

类似的动画确实延续到了《千年菩提路》中。在《故宫》时期,大部分此类动画还只限于旌旗飘带这样的细微之处,而且大多动作一致、缺乏变化,类似放爆竹之类动作略为复杂的动画只是少数。待到《千年菩提路》拍摄时,这一动画技术已臻成熟,《少林寺》一集中梁武帝见达摩一段衍生成了一段微型动画片,《大昭寺与小昭寺》与《布达拉宫》两集中以唐卡为蓝本制作的几组二维动画几乎无人无处不在活动,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

12集精编版的《千年菩提路》以洛阳白马寺为始,以台湾佛光山告终,其间涉及普陀岛、峨眉山、国清寺、少林寺、法源寺、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雍和宫等佛教圣地及名寺,玄奘等高僧也在其中。李欢与周兵介绍以《佛光山》收尾不过是因为这一选题确定得较晚,但这一集的主要人物星云法师和他倡导的“人间佛教”仍给人一种特别的印象。2009年3月28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和台北举行。2009年4月1日的闭幕式上,《千年菩提路》作为论坛推荐影片全球首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是首次以民间形式跨两岸共同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宗教多边论坛,而星云法师是台湾方面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星云法师的形象比较凸现,这也是台湾佛教的特定环境造成的。佛教在台湾的时间并不长,佛教在台湾的表现形式与在大陆的不同,这也是我们想要表现的一个潜在主题,包括佛教怎么与现代生活在教育、传播等方面结合。”李欢说。

星云法师,江苏扬州人,1927年生,12岁于南京栖霞寺出家,23岁随国民党军队的“僧侣救护队”涉海到台湾。1957年星云法师在台湾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旨。所谓“人间佛教”,一般认为始于上世纪那位传奇的虚云老和尚。最近一次“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上曾提出:“人间佛教”的核心就是建立以人为本的适应现代社会、提升现代社会的佛教,反过来促进佛教适应现代社会而发展。镌刻在佛光山寺庙墙壁上的“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四大宗旨更接近人间俗语。

“诸佛世尊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这是《佛光山》一集的片尾语,出自《增一阿含经·等见品》。然而,“天上”、“人间”的尺度实际把握起来并没有这么超脱。王冲霄,《千年菩提路》的分集导演之一,与周兵在《故宫》、《台北故宫》和《敦煌》中有过合作。尽管他本人偏好国清寺的淡定,此次他负责拍摄的却是堪称最具戏剧性的两座寺院:法门寺和少林寺。

“当时需要拍出4部样片给投资方,周兵自己选了普陀,另外两个导演分别选了白马寺和六祖惠能,最后我接到法门寺。”王冲霄回忆道。最后完成的《法门寺》被王冲霄称为“整个系列里的另类”,原因是:“其他所有片子可能是创作者本身就对佛教有很深的信仰或是很深的修为,我的《法门寺》完成时,其实里面夹杂了很多我的疑惑。”

法门寺以地宫中珍藏的佛指舍利著名,无论是就秘藏、出土过程还是舍利在不同时期得到的盛大供奉而言,都足以拍成华丽的大片。事实上,依照王冲霄的回忆,最初制作方的专家也提出一定要表现出法门寺的显赫,表现出佛教在唐朝达到巅峰时的辉煌。然而,王冲霄抛弃了那些壮观的迎奉场面素材,他说:“最后我实际上强调的是,释迦牟尼早期对自己的定位:佛教是朴素的,佛是人,不是神;不要靠显示神通来吸引信众。”

《千年菩提路》的12集精编版目前已经结束在央视的播出,46集的完整版也将于今年6月份左右在某个时候推出。两个版本比较,多数寺院在完整版中扩展成两集,此外还增加有灵隐寺、六祖惠能等名寺高僧。周兵说过:“人间佛教这种方式是否适合大陆我们不知道,但我们至少可以把佛教2000年传播史上的这些人和这些事,包括它以什么方式来传播,和我们传统文化结合后产生了哪些渗透进价值观的观念呈现出来。佛法本身是不拘泥于形式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思想。”李欢也引用“烦恼即菩提”,说油盐酱醋都可以转化为智慧的生活。■

(文 / 王星) 菩提台湾佛教千年菩提路故宫博物院影像周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