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的人才争夺战
作者:李翊2010年3月4日,栾波带着两对选手赶到北京,去荷兰参加青年花样滑冰锦标赛。栾波对本刊记者说,“终于看到曙光了”。
栾波是姚滨以前的双人滑搭档,带出来的一对小双人(隋文静、韩聪)拿了这个赛季的大奖赛总决赛青少年组冠军。但是此后,栾波遭遇了一系列“挖墙脚”事件。“北京的一家俱乐部看中了韩聪和我带的另一个女孩,给孩子和家长做工作。哈尔滨的上冰条件不好,而这家俱乐部又和国家队关系很近,因此两个小孩和家长坚持要到北京。”
这让栾波很无奈。“现在地方队有6名队员,其中4人是我从学校回收的,还有两人是我从齐齐哈尔挖墙脚挖来的。”好在通过朋友帮助,最终这两名精心培养出来的队员又被送了回来。
栾波所说的曙光,是指现在冬运中心在哈尔滨设立了国家青少年花样滑冰训练基地,专门给她成立了一个组,配备了一个助理教练,为国家队输送人才。
练习花样滑冰,冰场是硬件。1999年成立的北京世纪星花样滑冰俱乐部总经理范军告诉本刊记者,即使在北京,总共也只有六七块冰场,其中大多是商业冰场,只有800平方米,建在商场里,比标准冰场少一半多,只能做初级训练。而在国外,像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都有很多的冰场,一个城市差不多开车15分钟就有一个冰场。“冰场少,主要原因在于投资高,最大的成本支出部分是电费。在我国,冰场用电是按商业用电收费,一块180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一年下来电费支出要200万元。此外,一个大冰场一年租金至少150万元,再加上管理费、聘用大牌教练费用,平均一年下来,总运营成本在400万~500万元。在美国和加拿大,能源相对便宜,而且他们的电费有国家支持,属于半福利性质。像加拿大有一个俱乐部,并排8块冰场,6块给冰壶,1块给花样滑冰,从早开到晚,人流不断。”
( 哈尔滨八区体育馆内,队员们在练习短道速滑 )
从个人投入看,大头是培训费。在世纪星俱乐部,请中高级教练培训费一个课时120~150块钱,金牌教练一个课时(45分钟)收300元以上。这个费用包括了上冰费。而在大多数俱乐部,上冰费即门票是40~50块钱。有的不计时,可以滑3~5小时,有的限时,超过2小时再加钱。此外就是冰刀和冰鞋的投入,对初级入门者来说,这个费用在800~900元,稍微专业点的3000元左右,可以用5~8年,儿童可能换得更多。服装平时训练没要求,只是比赛的时候要准备,以每年两套服装计算,投入在800~1500元。一位在世纪星陪孩子训练的家长告诉本刊记者,“如果孩子需要获得更好的培训,每个月的投入至少在5000~6000元”。
虽然这是一项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但是对于家长来说,成本或许太高昂,成才周期或许太漫长。曾经也是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范军说,和其他竞技体育项目比,花样滑冰的培训周期更长。一般学习4~5年才能参加市级比赛,8~10年参加全国青少年专业比赛。而像短道速滑,学2~3年就能有个样,至少能参加市级比赛了。“在我们俱乐部,天分最好的选手,也要5年才能参加全国比赛。这是一个综合运动,它需要冰上技术的积累,舞蹈、音乐、表演的融合。正因此,这个市场一直在萎缩。”
“目前我们的举国体制还是延续业余体校—各地方专业队—国家青年队—国家队的路径,具体到花样滑冰,地方主要是东三省专业队在做。辽宁基本放弃了,吉林省就是吉林省队和长春市队,黑龙江也只有哈尔滨市队、齐齐哈尔队。人才萎缩得厉害,以前参赛都是100~200人,现在也就50~60人。全国花滑运动员注册人数不超过200人,现实就是,没什么人才可选。只有黑龙江多一点,但是如果你去选,又涉及很多利益关系。”范军说,“以前姚滨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和地方队很多教练关系都不错,但是一旦他看上了对方最好的队员,教练就会哀求:‘哥们,你选别人吧。你把他选走了,我的饭碗就没了。’所以后来他选人有个原则,单人滑滑得特别好的不选,自己不愿意滑双人滑的不选。”
事实上,在陈露看来,现在花样滑冰的世界格局已经有变化了。“这次奥运会成绩,男子单人滑第三名是日本选手,女子单人滑冠亚军都是亚洲选手,双人滑前两名是中国人,可能只有冰舞稍微弱,这就说明从身体条件来讲,亚洲人是非常适合这项运动的。一个项目能够更好地发展,一定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像我们的乒乓球一样,参与的人多了,竞争也就大了,能促使这个项目更好地发展。”陈露告诉本刊记者。
因为看到了这个项目的发展空间,2004年12月,由陈露加盟的深圳冰纷万象滑冰场正式开业。“2005年1月1日试营业,当时冰面上能有600人,而且外面还有排队的。这还不算下面休息区的呢,差不多有1000人,简直是太恐怖了。过了5年以后,大家相对就比较理智了,现在都是真正喜欢的人来滑。像我们俱乐部活跃的学员人数有三四千人,到俱乐部来学的,比较活跃的,稳定在学,算上以前来学过的,大概有三四万人。”
与陈露纯粹商业性质的俱乐部不同,北京的世纪星和哈尔滨的新秀俱乐部认为,“真正的滑冰俱乐部应该有自己的作品”。
目前花样滑冰的人才培养体制实际是国家队和俱乐部同时并行的双轨制。世纪星和新秀在做商业的同时也在培训自己的专业参赛队。世纪星的6对选手从1999年就代表北京市参加专业比赛,也被交流到江苏、河北、四川。“在全运会我们的10名队员全部进入前八,仅次于黑龙江省队。现在这6对选手全部是国家集训队的在册人员,其中5人是北京本地孩子。进入专业队后,他们的各项花费由俱乐部承担。虽然交流到地方队获得比赛名次了,俱乐部会有回报,但是这只相当于整体投入的1/4。”范军说,世纪星有一套和国际接轨的评级系统,每年有两次国家级测试,中国滑冰协会发证书,与国际接轨。从零起点练到八级,相当于国家一级水平。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具备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的资格,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可以参加全国成人比赛。
范军对本刊记者说:“日本女单的水平为什么这么高?日本花样滑冰协会已经与大企业签订了捆绑政策,青少年比赛的前六名由企业认养资助。在韩国,金妍儿的收益超过韩国任何一个演艺明星,她出行时身边有四五名保镖。现在冬运中心已经肯定,俱乐部是国家队队员的补充平台。我们希望的是,一旦国家正式确认俱乐部是举国体制下花样滑冰人才培养的补充,能得到大企业及国家的赞助和扶持。”■(文 / 李翊 陈晓 吴丽玮) 花样滑冰滑冰有限栾波人才陈露范军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