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股又临十字路口
作者:谢九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尤其是目前正在拟定中的“巴塞尔协议Ⅲ”致力于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如果该协议在2012年底如期全面实施,对于全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将提出极大考验。一向监管审慎的中国银行业更是如此,银监会有关高层撰文表示,当前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达到11%以上,中小银行是10%以上,这比2008年8%的要求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很多银行都面临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压力,加之国内银行经历了去年的天量放贷,资本消耗巨大,一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开始逼近监管底线。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A股市场的银行股再次掀起融资浪潮。
2月26日,浦发银行停牌并发布公告,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也是公司自去年9月募资150亿元之后,半年之内的第二次融资,有消息称,浦发银行计划向中国移动实施定向增发融资400亿元,提高资本充足率5个百分点。2月23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A股和H股配股方案的决议,计划融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2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同一天,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44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附属资本。2月22日,招商银行公告董事会决议,同意公司向A股和H股股东配售,其中A股配售20亿股、H股配售4.5亿股,融资180亿~220亿元。1月底,中国银行公开发行不超过400亿元的可转债,更早之前,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也公布了各自的再融资计划。
银行再融资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银行股在A股市场占有很大的权重,银行股的大规模融资将给市场的资金供给带来考验。海通证券金融业分析师佘闵华告诉本刊记者:“央行调控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人们的预期,特别是政策和经济后续发展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股市整体的上涨,银行股作为最大的权重股,必然受到影响。”二是对银行自身经营带来较大制约,一方面降低银行经营的杠杆率,一方面摊薄每股收益。
从对市场的整体影响看,融资规模尚不足以对市场形成强烈冲击。从去年底至今,一共有10家上市银行公布了融资计划。通过股权直接融资的有交行、招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深发展和浦发银行,通过债券融资的有中行、中信银行和华夏银行。以融资额最大的交行为例,交行融资不超过420亿元,其大股东和H股分担了配股的67%,A股实际承担的融资额也就140亿元左右,相当于一只大盘蓝筹股的融资量。而元旦以来,A股的股权融资额就已经达到了1605亿元。中国银行的400亿元属于债权融资,浦发银行可能通过向中国移动定向增发来完成融资,对市场影响甚微。
尚未公布融资计划的还有4家银行,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其中民生银行去年底刚刚在香港发行了H股,短期内没有补充资本金的压力,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即使再融资规模也不会太大,真正对市场形成压力的只有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截至2009年3季度,工行和建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86%和9.57%,目前来看还是满足管理层的监管要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两大行就没有再融资的需求,中国银行去年3季度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7%,和工行、建行接近,也还是在1月底推出了400亿元的融资方案。如果工行和建行也推出再融资计划,对市场而言并非利空,更多意味着靴子终于落地。
再融资对银行业绩形成一定摊薄效应,但影响有限。以配股方式看,银行股的配股会在一定程度上摊薄每股盈利,但是以现有方案看,对股票的市盈率抬升不大。对于参与配股的人而言,配股对其持有的股票价值没有改变。但是,不参加配股的投资者,就会卖掉手中的股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压股价。国信证券分析师邱志承说:“配股融资对于市盈率的影响不会太大,两家大行配股比例在10%左右,对市盈率的影响也在10%左右。对于市场的影响,主要还是股票供给量和大盘流动性的因素。”
从货币紧缩政策来看,央行在春节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国泰君安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伍永刚告诉本刊记者:“节前,央行为了保证春节期间的资金供应净投放现金5000多亿元。3月份公开市场又将有近8000亿元的央票和正回购到期,节后上调准备金,主要目的仍是适度回收银行体系充裕的流动性,引导银行信贷投放节奏,对银行净利润的实质影响有限。”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利润的影响,从静态分析,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即银行用多高收益的资产去充当准备金。据伍永刚测算,若上调存款准备金来自于央票和债券等非贷款资产,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为0.18%;若来自于包含贷款的均衡资产组合,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为0.29%;即使全部来自于贷款,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也仅为0.78%。而且,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上年末各家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都较充裕,其中四大国有银行为1.7%,股份制银行为3.1%。准备金,就是银行在经营中保留的一定现金,扣掉法定要求的部分,剩下的就是超额准备金。随着法定准备金率上调,银行可以适当降低超额准备金率,来满足央行的要求,而不会影响到它的放贷。如果从动态来看,受市场上资金减少的影响,将推高市场利率,这将使大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受益。两者相抵,对银行业绩的实际影响应该小于预估。
问题在于,调控达到的程度和采取的措施如何。从调控程度来看,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张平副所长认为,中国当前的调控政策,不能视为中国将进入所谓的“紧缩周期”。他告诉本刊:“当前的调控措施,不应该被称为‘刺激政策的退出’,而是政策的正常化。去年的巨额信贷是非常时期的举措,与西方模式不同,这一举措的着力点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退出’的。而且刺激政策必须保持连续性,让这些基础设施等工程完成,并要逐步转回正常的投资操作。今年,中央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寻求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来继续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总体来讲,中国的整个策略还是继续以宽松为取向,这点没变。”他说,“当前的货币政策操作,是一个正常的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积极应对热钱涌入和潜在的过热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正常化操作模式,是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预期管理。”
佘闵华对本刊记者分析:“央行的紧缩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把经济打压到什么地步。从利差这个角度来看,收紧流动性对银行股的影响是偏正面的,只要这种紧缩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那么正面的影响还是会持续。”
从调控的措施上来看,广东金融学院陆磊副院长告诉本刊记者:“央行的调控方向是既定的,但从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空间来说,已经不大了,最高的纪录也只有17.5%。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将不得不把自身的优质资源,用于缴存收益较低的存款准备金,会使银行头寸吃紧,甚至影响其正常经营。当然,央行还会辅以其他政策,比如直接的信贷规模管理、数量控制。在未来的几个月,同比更高的月度通货膨胀率也会出现,所以加息也是可预期的。”陆磊预计,在今年的5~8月份,通货膨胀率会达到高点,但是即便通胀达到2%~3%,也是温和的,加息的幅度不会很大。按惯例,央行通常每次调整0.27个百分点,因此在年内很可能会有两次加息,每次0.27个百分点。他说:“我不认为国内会出现快速的、不可控的通胀,因此没有必要快速加息。”
如何加息,对银行股的业绩有不同的影响,如对称加息、非对称加息等,但是即使不加息,银行的业绩增长也是有保障的。沈维表示:“据大部分券商分析师的测算,今年银行股的业绩增长达到20%没有问题。按照央行的计划,今年新增贷款规模7.5万亿元,将保障银行17%~18%的贷款规模增速;息差相比去年还是有所回升的,即使不考虑加息的因素;而银行拨备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息差的回升,一方面来自于银行存贷款结构的变化,以前的高息存款逐渐到期,成本下降。从去年3季度开始,银行的季报显示,息差有所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新增贷款规模的控制,资金价格提高,有利于扩大利差。今年以来,部分银行由于贷款规模的控制,取消了房贷的7折优惠,就是一种体现。佘闵华告诉本刊记者:“侧重个人业务的招商银行去年业绩下滑,房贷利率7折优惠是原因之一。今年,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化,招行的业绩弹性很大。”
再者,从银行坏账的角度来看,过分的忧虑没有基础。陆磊表示:“2010年的问题不大,包括当前的实体经济发展依然有竞争力,尽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大部分的中长期贷款都有两到三年的宽限期,前三年可以先不还本,只还利息。不过到2013年,大量贷款需要偿还本金时,对上马众多项目的各级地方政府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张平则认为:“现在中国经济还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区间,在这种条件下,本身看不到很严重的信用问题,而且现在银行的监管与原来不同,现在的监管非常严格。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的非透明性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中央政府及早进行清理和透明性监管是必要的,越早动手越好。”此外,从加息的角度看,今年不会出现急剧的加息,也减少了银行出现大量坏账的可能性。
随着银行股的股价调整,银行板块的估值水平又一次回到了低位,安全边际进一步扩大。以2月26日的收盘价和2009年半年报业绩估算,14家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为14.11倍。仅从股价来看,相比去年高点,个股平均跌幅超过17%,板块指数跌幅也大于沪深300指数4个百分点。邱志承对本刊记者说:“目前,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0~13倍左右,与2008年差不多,除了部分城商行。”从行业来看,根据万德数据的统计,银行业的估值在22个行业中排名最末,同时,与沪深300成分股平均20倍左右的市盈率也有一定差距。邱志承认为:“银行股的估值修复将是股价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未来6个月,银行板块将出现相对收益。”
如果说在降息周期中,银行股只能利用贷款规模的扩张“以量补价”。在2010年,随着央行政策的转变以及CPI的上涨,息差回升,“以价补量”将是银行股业绩和股价的主要动力。对于银行股而言,加息预期的加强、1季度报告的出炉,都有可能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发剂。■
近期银行股的融资计划
交通银行 10配1.5股,融资420亿元 中国银行 可转债,融资400亿元
招商银行 10配1.3股,融资220亿元 中信银行 次级债、混合资本债,融资250亿元
兴业银行 10配2.5股,融资180亿元 华夏银行 次级债,融资44亿元
南京银行 10配2.5股,融资50亿元 宁波银行 定向增发、融资50亿元
深发展 定向增发,融资106.83亿元 浦发银行 定向增发,具体方案尚未公布(文 / 谢九 陈斯) 十字路口银行股票宁波银行政策影响银行股南京银行融资银行融资资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