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

作者:何潇

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0( 2010巴黎时装周(春夏)亚历山大·麦克奎恩品牌秀 )

在成为著名的亚历山大·麦克奎恩(Alexander McQueen)之前,这名后来的“时尚界坏小子”被家人及朋友称为李·麦克奎恩(Lee McQueen)。以通常的社会标准来判断,李应该是被归为“好孩子”的那类男孩:努力,成绩好,关心家庭,尤其爱妈妈——这一点,在他成名后体现得更为明显。有两件事:英国王室给他颁发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CBE),借以表彰其在时尚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出于妈妈的原因”,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另一件,发生在今年2月中,麦克奎恩在家中衣橱里自缢身亡。他的死没有太多的悬念:事情发生在其母葬礼结束后的夜里,现场留下了一张纸条。

麦克奎恩今年40岁,拥有自己的同名品牌,同时出任Gucci公司的创意总监。在这个行当里,他的职业生涯不算太长。但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赢得了4次“年度最佳英国设计师”(British Designer of the Year)的称号,获颁了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CBE),他还是最年轻的“英国时尚奖”(British Fashion Awards)得主,同时也获得过时装设计师协会奖(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 Awards)年度最佳国际设计师的称号。他的品牌正在进军美国市场,并推出了副线McQ,一切在显示,他的路其实应该走得更长。

时尚圈不乏被称为“鬼才”的设计师。人们使用“鬼”这个词,形容设计师超出常人的思维方式,但麦克奎恩把“鬼”做成了自己的审美体系。这不仅表现在设计师对骷髅等意象的偏好,更在于其设计里鬼魅的浪漫,或爱或憎,它总能激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苏西·门克斯(Suzy Menkes)称赞麦克奎恩的设计是原始景象与精良手工的结合:“骷髅、骨头和死亡意象深植在他的作品中,就像感受到了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东区那烟雾缭绕的历史。” 

1969年,麦克奎恩出生在伦敦东区——这是个穷人聚集的地区,也让麦克奎恩的故事听起来像个经典的类型剧。但事实上,这个带着苏格兰口音孩子的成长经历里没有半点传奇色彩。在学校里,同学叫他“怪人麦克”(McQueer)。他的父亲靠开的士谋生,要养活6个孩子,他是6个中最小的一个。父亲希望孩子成为与周围人差不多的人:一个收入过得去的管子工,或者一个车开得不错的司机。但李的人生方向被母亲带来的一本时装书改变了。16岁那年,他离开学校,来到了伦敦的“定制圣殿”——萨维尔街(Savile Row),给全英国最好的裁缝们做学徒。这位学徒十分机灵,却并不如何老实,经常会干些坏事。譬如,在客人的西装内衬里画满污秽的涂鸦——有流言说,这位客人正是尊贵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

李之成为亚历山大,是因为遇到了伊莎贝拉·布罗(Isabella Blow)。布罗是英国时尚圈里著名的时装编辑、造型师以及有名的“疯子”。她拥有多如繁星的帽子,因而得名“帽子女王”——实际上,布罗不仅有着如《爱丽丝漫游仙境》里帽匠一般的造型特征,还有着其中黑桃皇后一般的性格特征。是时,麦克奎恩的所有朋友都叫他“李”,但“帽子女王”觉得“李”不是一个好听的名字,自此叫他亚历山大。布罗做的另一件事情对麦克奎恩也造成了重大影响:1994年——也就是麦克奎恩从圣马丁学院毕业的那年,她花了7750英镑,买下了这位毕业生的全部作品,这一事件被看成是亚历山大·麦克奎恩职业生涯的重要起点。布罗所做的最后一桩——也许也是最重要的一桩——影响麦克奎恩人生的事,是她在2007年的自杀。“她的死,是我在时尚里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麦克奎恩这么对记者说。在他家中起居室的墙上,挂着两张布罗的照片,由摄影师史蒂文·梅塞(Steven Meisel)掌镜,怪异的漂亮。

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1( 亚历山大· 麦克奎恩 )

麦克奎恩最初在公众面前展现他的“坏”,是在90年代早期的T台上。在此时期,他推出了“高原强暴”(Highland Rape)系列,其中包括被撕成碎片的裙子,以及一条取名为“包屁者”(Bumster)的裤子——这条在当时臭名昭著的裤子,此后引发了一个年代的低腰牛仔裤风潮。但他正式获得“英国时尚界的流氓”和“坏小子”的头衔,还是1996年,做了Givenchy 设计师之后的事。这个称号是当时的法国媒体给的,缘由是削得过短的头发,以及那双不登大雅之堂的马丁靴。

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坏小子”表现出了好学生一样的执拗,譬如,对服装设计的基本功——剪裁的注重。“很少有设计师真正有那种功夫,那种对剪裁、比例及缝纫的意识,但亚历山大有。”英国设计师保罗·史密斯(Paul Smith)曾这么说。从Alexander McQueen出色的剪裁上,人们不难发现萨维尔街留下来的痕迹:所有设计中微小的变化,都体现在了剪裁之中。这也部分解释了他的服装中那良好的空间感。与许多同辈设计师相比,他更懂得该如何对面料进行裁剪,以达到一种立体的效果——他总是在试图寻找服装的物理极限。麦克奎恩对三维的追求是没有掩饰的,这一点,从2006年Alexander McQueen服装发布上,播放的以凯特·莫斯(Kate Moss)为主角的3D全息电影就可以得到说明。

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2(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设计的时装 )

麦克奎恩希望成为具有革命性的“21世纪设计师”。“5年前,我们这一辈的设计师,对川久保玲这样的设计师是仰望和致敬的。现在我们想得比她快了。你没有选择。”这话里表明了麦克奎恩的态度——设计应该是属于未来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的秀往往美如装置艺术,惊艳全场,但店里的衣服却都不怎么卖得动。

不奇怪有人担心品牌存亡的问题。在设计师突然死亡之前,Alexander McQueen品牌已有长久的负债史,几乎一直在做赔本买卖。唯一的例外出现在品牌建立的第5年。就最新的消息看来,此种疑虑似乎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Alexander McQueen的老东家PPR表示,将让Alexander McQueen“活下去”,以作为对设计师的“最佳致敬”。多数人现在更关心的,是该把哪件Alexander McQueen带回家。Alexander McQueen的作品符合时装收藏家给出的入货标准:剪裁够好,设计够怪——前一条让它可以穿很多年,后一条让它可以在很多年后流行起来。实际上,设计师的死讯传出后,品牌的销量暴涨。英国商业杂志《Draper》的调查显示,销售额飙升了1400个百分点。

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3

但这并不能消除所有人的疑虑。尽管从历史上来看,品牌创始人的死亡从来也不等同于品牌的消亡,Chanel、Dior、YSL都是例子。可依然有时尚史学家认为,Alexander McQueen是一个过于年轻的品牌,有着与之前不同的情况。“1957年,迪奥(Dior)先生去世时,Dior品牌已经成了高级时装的代名词。而Alexander McQueen除了设计师的名声,品牌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让情形更紧张,也更艰难。”时尚史学家弗罗伦斯·穆勒(Florence Muller)说。另一个问题是,因为年轻,Alexander McQueen尚未有像Chanel粗花呢套装那样的经典作品流传下来,而这样的作品是成为一个传奇品牌所必需的。尽管,Alexander McQueen那“黑色的情感遗产”有足够的张力来延续这个品牌,但这依然可能意味着一段长久的等待——可可·香奈儿去世12年后,才等到卡尔·拉格菲执掌,再次把生命力带给了Chanel,而圣·洛朗离开Dior后,直到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踏进Dior大门,才唤醒了品牌“40年的酣眠”。

3月的《时代》周刊上,有莎拉·杰西卡·派克(Sarah Jessica Parker)为麦克奎恩撰写的悼文:“他从不害怕在作品里露丑。这丑有时露得美丽,十分勇敢。他发出了重要的声音,并把火炬传给了新一代。”在这篇悼文里,莎拉·杰西卡·派克使用了设计师的全名:李·亚历山大·麦克奎恩(Lee Alexander McQueen)。■

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4

好孩子李与坏小子亚历山大5(文 / 何潇) 坏小子李与好孩子亚历山大时装mc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