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带来的麻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到年底了,单位又该发探亲费了,不用想又会给我发错了。每年底我都要去找会计说明情况,然后写个证明,费一番周折,才能拿到数目正确的探亲费。本是福利的探亲费,搞得如此麻烦,原因却非常简单:我的籍贯和家庭住址是两个远隔数千里的地方。

我所有档案的“籍贯”一项,都是“甘肃省张掖市”,可那却是我没有生活过一天的地方,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如果不是因为到“口内”(我们新疆人爱把出疆叫到“口内”)上学,我可能一辈子都会生活在那个地方,但是我的籍贯却不能填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因为,我爷爷是甘肃张掖人,是千千万万来建设新疆大军的一分子,当然我爸爸的籍贯也是甘肃张掖,虽然他也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在新疆的20多年从来没有意识到籍贯和出生地的不同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当我在外地工作后却有了一些让我为难的小问题,比如,这个探亲费的问题,同事们的籍贯和家庭住址基本上都是一个地方,到了年底单位发探亲费的时候看看籍贯就发了,没想到还会有像我这么复杂的情况。

还有一个特别困扰我的问题,问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我没有口音,说一口自认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聊天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啊?我也总是要认真地问对方:“你是问我的家,还是我的老家?”问者无心,答者有意,对方通常也会愣一下,想聊天的心情顿时减半。当然潜意识里,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新疆人,爱吃的是新疆的抓饭、拌面和馕,爱看的是新疆歌舞,把从新疆来的学生当成老乡,过古尔邦节的时候给他们捎点清真食品,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总是关心乌鲁木齐的气候……

当然我那出生不久的女儿也要面临这复杂的籍贯问题,因为她爸爸是浙江人,她自己出生在河北,她妈妈是新疆的甘肃人,那她是河北的浙江人?(文 / 金楠) 麻烦带来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