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的国有民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昝爱宗)

我所在的杭州城,有四所著名的国有民办初中——春蕾、风帆、大成、启正,组合起来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春风大启”。最近四校被要求“改制”,缘由就是2001年教育体制改革时因教育投入不足而创办的大批国有民办学校,体制先天不足亟待理顺所有权,要么转公办,要么转民办,每个区只保留一所民办校。

“改制”风声在近2万名学生的国有民办校内掀起波澜,其中被人称为挤破脑袋也要进的“春风大启”四校,至少有160多名老师们签名要求转公办,反对政府“拉郎配”把这四所国有民办学校合并为一所民办校,理由是这些国有民办校并没有民间资本投资,从校舍、土地到公办教师、教育局对校长的任命、管理等教育资源都是国有的,政府主管主办,不能因为学生读书缴费就划为“民办”。我的朋友林、杨二位老师就质疑,4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每年收费近2000万元,一旦“改制”为纯民办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将流失到私企手中。于是,老师们找到市府,有关部门也出来安抚,但终究没在点上。

国有民办,其实是“国有民助”,国家现在有财力“不差钱”,就不该再继续“民助”下去了,而应实现免费的国家义务教育,真正“国有公办”。现在改制是好时候,可偏偏要改由一家新成立的私企控制,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也是理所当然。杭州教育部门之后又发布消息说:转制坚持“公”“民”并举,转“公”为主,理由是“确保教师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对于转民办校的由“国有企业来接盘”,其校舍等通过租赁的形式出租给举办者办学。如此“国有民办”改制为国有企业“举办”,继续具有“国有性质”,而只是收费依然体现“民办”性质。如此改制,结果还是“国有民办”,那还改什么制,不如说是折腾一场。

辽宁省61所“民办公助”类学校中,沈阳政府果断决定,全市“民办公助”学校全部转为公办性质,因此出现的1.74亿元经费缺口,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承担。这难道不是更好的参考模式? 民办国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