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养老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剑虹)
近些年,建豪华养老机构比较风行,竟有入住门槛10万元至60万元不等的会员费,每月还要交数百或数千元的服务费。引发异议的是,这些养老机构要么完全公办,要么享受土地、财政补贴、用水用电等各种优惠政策,结果却只能满足少数有钱人养老,制造新的福利不公。
笔者所在县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663元。笔者的一位伯父74岁了,两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随着年岁增长,伯父的起居生活非常不便。去年,经商量,两个孩子决定把伯父送到当地的一家养老院。结果,养老院说,像伯父这么大年纪,生活需要人护理,每月需要交费1500元。伯父的两个孩子都是普通工人,平时只能给伯父供点口粮钱,怎么拿得出这么多的钱。而伯父一生务农,现在没有一分钱收入,更是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只好一人在家中独自生活。今年春上的一个深夜,伯父突发疾病,从床上摔到地上,直到第二天上午邻居才发现。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虽经两次手术,仍然落下半身不遂之症,整天在床上躺着。为伯父治病,两个孩子都借了一屁股债,又要轮流回家照顾,真是苦不堪言。
而前不久,当地又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大型福利院。但是,入院门槛更高,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入住,每月也需要交费1500元,大部分老人只能望园兴叹。
有的地方政府把养老事业当成一项纯粹的经济产业,一条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发展养老产业理念的指导下,建设养老院就不是考虑普罗大众的实际问题。笔者呼吁,以公益为出发点建设养老院,应该成为各地政府追求的“政绩”。 养老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