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系三巨头眼中的车市风向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 范安德 )
范安德,这位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统帅”的预测是:“我个人预测明年车市可能会稍微降温,预计增幅在10%~15%。对大众汽车集团而言,我们希望跑赢整个市场,要比15%略高一点。”他说,“我觉得世界上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地方,像中国的经济环境这么乐观、这么积极,对未来充满进取。”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表示,如果中国相关车型购置税政策保持不变,预计车市最少会保持10%的增长。
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表示,他们认为明年汽车市场还会保持较高增长。总体看,乘用车的增长大概是20%左右,上海通用的增长水平是不会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部长郁俊则表示,广本预计明年国内GDP有可能增长9.2%,照此增速,国内汽车市场增长可能会达到18%。
今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全年预计增长65%,达6.5万辆,中国因此有望明年超越英国,成为德国和美国之后奔驰品牌在全球的第三大销售市场。奔驰中国公司总裁麦尔斯预计,明年中国整体汽车市场将增长10%~15%,梅赛德斯-奔驰的销量增幅将高于整体水平。
( 史登科 )
大众启动“南方战略”
11月22日广州车展开幕的前夜,也是大众集团的“南方之夜”,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范安德率大众旗下10个品牌集体亮相,集团高管也悉数齐聚广州,范安德在车展现场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 麦尔斯 )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集团举办声势浩大的“南方之夜”活动,主要目的是什么?
范安德:这是我们第一次把集团的5大品牌聚在一起,我们把兰博基尼和宾利也带过来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全家福”。我们把这5个品牌旗下的全部新车都带来了,你们看到了几十款产品,比如兰博基尼Murcielago,还有大众汽车朗逸1.4TSI。再就是我们在中国的强大核心管理团队几乎全部汇集到广州,就是要向大家展示我们对南方市场的承诺和决心。
( 广州车展奔驰展台展出的E260 CGI轿车 )
三联生活周刊:“南方战略”与“2018战略”是什么关系?
范安德:首先它是“2018战略”的组成部分,“2018战略”里我们的一个目标就是销量翻番,达到200万辆。200万辆如何实现?华南市场的贡献非常重要。“战略”中的第二个目标是市场份额,去年华南市场,南北大众加起来,只有12%的份额,我们希望将这一份额提升到大众汽车在全国市场的平均水平。此外,在“2018战略”里,大众曾承诺每年要推出4款新品,事实是,在2009、2010这两年,我们至少要引进10款新车。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中国的新车引进有哪些具体计划?
范安德:从明年到2012年,大众将推出的新车型加起来会超过20款。
三联生活周刊: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中国轿车市场出现了井喷,你认为这样高速增长的轿车市场能否持久?
范安德:首先,整个中国的汽车市场,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今年增速至少要超过30%,乘用车市场增速会超过50%。我觉得车市有点过热,我个人认为,健康的车市,它的每年增幅大致应该在GDP增幅的1.5倍左右,这是大家可以承受的。如果GDP的增速是10%,我们车市增速15%,就是1.5倍,这是比较理想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2018战略”里,还有一个产能扩充计划,你对产能有把握吗?
范安德:我们肯定能提前实现既定目标。今年,我们要冲击140万辆的销售目标,明年如果市场增速10%到15%,那我们距离200万辆的目标就不太远了。
讲到产能,我们主要是成都和南京两个工厂的扩建,南京的扩产相对简单,因为它的厂房、喷漆车间等都是现成的,但成都是一个新厂,所需要的时间会多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华南一直是日系车的领地,大众集团此次采取“南方战略”是否可以理解为向日系车挑战?
范安德:首先我认为,自己制定的战略比复制别人的战略要更好。因为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对你的企业适合,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不一样,最终还是要做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这次我们所有管理层都来到华南,正是要表明,这个“南方战略”是我们共同的承诺,这是我们共同的战略。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车系中的领先品牌,在“南方战略”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范安德:奥迪在南方豪华车市场也依然领先,但是奥迪依然要提升它在华南豪华车市场的份额。奥迪在中国的豪华车领域里,市场份额大概在40%左右,但是在华南,它是30%,华南也是奥迪的短板。我们的Q5两周前在深圳上市,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众已经有几款新产品在华南发布了。
奔驰力争赶超对手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总量大致是多少?
麦尔斯:按照我们对豪华车市场的定义,我认为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容量至少是65万辆,相对于轿车整体市场的650万辆,差不多是1比10的比例。在日本、美国、德国这些汽车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平均每5个车主中就会有1个豪华车车主,而现在中国的这个数字是10比1,就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来看,中长期豪华车市场理应会很好。
三联生活周刊:明年奔驰凭借什么保持这一持续增长的势头?关于新产品引进有怎样的计划?
麦尔斯:首先,明年亮点车型将会是国产的E级车,今年7月上市的全新E级车,上市短短几个月就表现得非常强劲,到10月底销售已经超过了5000辆。广州车展又上市了一款E级双门轿跑车和两款全新E级轿车的CGI车型,我们期待它们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并在E级车正式进入国产之后成为明年销量最大的车型。
另外,法兰克福车展首发的SLS AMG车型,希望明年也可以引进中国市场。这款梦幻车型在欧美市场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有非常积极的订购预计,我们也希望借此进一步丰富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产品线。
至于今年新上市的其他车型,我们相信它们在2010年还将有更好的表现,比如B级车、GLK等车型现在都供不应求,希望明年有更好的销售成绩,进一步扩大市场版图。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供不应求的局面是由于市场需求真的很大,还是由于最初对市场预期过低?
麦尔斯:B级车在前一段的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上个月的销量是700辆,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我们保持着稳步的供应量,希望可以保持每月至少500辆的销量,这是比较能体现B级车的潜力和市场容量的。早前我们的确是低估了B级车在市场方面的表现,相信它明年仍将继续成为产品销量的增长点,在现有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E级车在行政级豪华轿车的细分市场潜力非常大,从上个月销量角度看,奥迪1个月卖了1万辆,宝马5系还有雷克萨斯的表现也都非常强劲,这对明年国产的E级车是很大的激励。我们合理的预期是,到明年底,国产车和进口车的销售比重将各占一半。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豪华车消费者平均年龄要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奔驰在开拓中国市场时,是否考虑到这个特点,适当调整品牌定位?
麦尔斯:的确,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奔驰中国客户群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其他市场,拿S-Class比较,比欧洲的起码年轻了10岁。不久前我带了100多位中国客户去德国,看一下未来四五年即将上市的新车概念,看他们是否可以接受新车的造型。我们研发的同事看到中国车主都觉得非常吃惊,他们说,没有想到中国的车主那么年轻。引入中国市场,车本身的配置和颜色都要适应这个潮流。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奔驰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麦尔斯:应该说无论个人雄心,还是我们的计划,很容易用数字来表达。奔驰今年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希望在目前的增长势头上,明年乃至未来几年都能保持稳步增长。我们的愿望是在整个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多元化品牌定位,比如豪华、运动、环保、富有社会责任感等,在公司的品牌上有整体增长的美誉度。
我在上任之初,曾经希望奔驰中国可以在全球销售排名进入前5名。我们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比想象中要快得多,今年已经上升到全球第4位,明年我们有信心跻身世界三强。对我们来讲,这是美好的设想,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这是跟自己在比拼。竞争对手比我们进入中国早很多年,他们也在积极地努力做市场,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缩小与他们的距离,同时确保奔驰中国在奔驰全球市场的强劲表现。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奔驰在中国何时能接近或超过竞争对手?
麦尔斯: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奔驰有长期的调研数据,调查范围基本涉及各个主要的竞争对手。纵观市场占有率的发展和演变,我们注意到,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奔驰比去年增长1.6%。
我们最接近的对象是宝马,拿宝马品牌来说,我们需要一些时间,但在未来3年,是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的。对我们来讲,一个重要前提是,在增长销量的同时,质量一定要提升,比如产品线、价格等。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有些豪华品牌在走价格下调路线,这是我们不愿意做的,奔驰不会盲目追求销量,我们会保持高端、稳定的价格,而不会为了超越竞争对手,不惜一切代价。
三联生活周刊:明年奔驰在中国的设计中心就要启用,这个中心将承担哪些工作?
麦尔斯:奔驰在全球有5个设计中心,分别是在德国总部、美国加州、意大利、日本东京,还有中国北京。这些地方也是奔驰最重要、最关注的市场。中国设计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把握中国汽车市场演变趋势,捕捉设计审美、文化元素等信息,希望把这些元素更好地融入到奔驰的外观、内饰设计中去。
宝马主攻“占有率”
三联生活周刊:宝马在中国市场目前是什么现状?你打算如何超越现在所取得的成绩?
史登科:今年的时局已经明朗,宝马是赢家。要保持胜利的地位,我们就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多,包括产品、安全、技术、高效等各方面。
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增加市场占有率,让更多的客户拥有宝马车。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是硬指标,我们会集中精力增长市场份额。
三联生活周刊:在产品引进方面,宝马有什么计划?
史登科:我们一直在实践各种机会,我们会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合适的产品。但宝马并不是所有的车型都会引进中国,这完全取决于市场是否接受这款产品。宝马不是一个追随者,而是一个引领者,我们有最好的品牌,我们会用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技术。在六七十年代我们只有几个系列,未来你肯定会看到宝马越来越多的新产品。
举个例子,两年前很多人还看不清形势,实践证明我们是对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关键因素,它能决定一个产品是否会成功。比如我们对于Mini,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调查、研究,寻找一个好时机推出。相比5年前,Mini现在已经增长了10倍。
三联生活周刊:在环保方面,宝马有哪些领先的技术及举措?
史登科:中国将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现在宝马和中国政府方面有紧密的合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调研和研发的工作。未来10年,宝马会起到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宝马的产品将会适应各类不同的基础设施情况。宝马需要一步到位,但这个过程也需要我们来推动,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电动车,这对整个的汽车市场来讲是个好题材。
三联生活周刊:明年宝马在二三线市场是否会寻求更大的作为?
史登科:肯定会这样,只要存在市场潜能,我们就会跟着市场走。中国的汽车市场仍具有较大潜力,也许明年的增长不会像今年这么快。假设明年有10%的增长,我们就可以增长100万辆车了。■
品牌影响力是斯柯达当务之急
在大众的中国棋盘上,斯柯达越发成为一颗有分量的棋子,空降斯柯达中国总裁罗凯福后,彼得·米林(Peter Miling)成为新一任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事业部执行总监。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在技术上与大众产品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彼得:尽管我们使用的是大众集团共同的模式和生产平台,但斯柯达并不和大众的产品完全一致,我们的产品显示了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目前,我们专注于用“简单的聪明”(simply clever)理念,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车和服务,比如我们的晶锐、昊锐和明锐,你可以看到这些车的内部空间远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斯柯达在中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彼得: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当务之急,是令中国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斯柯达品牌。尽管斯柯达品牌在欧洲有100多年历史,但在中国市场还算是一个“新面孔”,我们在2006年正式进入,2007年逐渐成熟,虽然斯柯达是一个年轻品牌,但成长很快并且很成功。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稳妥有力的方式推动品牌迅速增长。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在中国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不轻松,你对未来发展有什么目标?
彼得:我的前任在中国工作了4年之久,在他开始之初,斯柯达品牌在中国还未建立。在当时,我曾经来到中国参与和设计斯柯达品牌战略,回过头看,那段时间对斯柯达来说非常重要,当时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让经销商感受到这个品牌的潜力,并且让投资者相信。
我们现在已经有143家4S店、88家分支机构,取得的成功显而易见。对我们来说,从零开始到现在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我现在非常荣幸地接过这面大旗。对斯柯达品牌来说,中国是它的第二大市场。在明年,我期待中国能成为斯柯达最大的市场。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不久前大众在中国设立了斯柯达事业部,同时还委任了罗凯福为总裁,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
彼得:中国正逐渐成为斯柯达的第一大市场,因为这个市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决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管理力度,罗凯福总裁在中国代表捷克共和国斯柯达总部的董事会。这意味着中国在斯柯达全球市场地位的提升,将有助于加强斯柯达品牌的管理力度。但就上海大众的经营业务而言,我们的管理结构和流程没有改变。
三联生活周刊:斯柯达明年会引进什么车型?你如何预测2010年的销售目标?
彼得: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斯柯达在11月提前实现了2009年度销售目标。昊锐处于上市之初,晶锐去年底才上市,明年斯柯达品牌销量增长将主要体现在这两款车型上。
明年我们还将有更具运动风格的车型上市,同时会对已有车型进行升级或改型。今年斯柯达销售量同比增长了92%,确信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将会比市场提升更快。■ 斯柯达奔驰c级范安德眼中奔驰汽车德国汽车豪华车风向奔驰车市巨头宝马奔驰中国大众汽车宝马公司三联生活周刊德系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