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得太多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耳东每)

不少时候,我们出丑就是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早年的伏明霞就曾经因为没有理解英语单词的意思,所以出了“脏裤子”事件而影响了清誉。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一个初中男同学被英语老师取名为盖伊(Gay),到了高中他才猛然觉醒,迅速宣布自己更换了英文称呼;曾经一度流行的歌中那个“快乐的青年”阿里巴巴,直到我的朋友小春大学上了阿拉伯语专业,终于理解这原来是“强盗小偷”的意思。

换个角度来看,这三颗栗子应该可以这么分析:首先,这些出丑的行为,证明盖伊同学和跳水女皇一样很单纯,都不懂那些龌龊的脏话;其次,有的时候知道得太多未必就是好事情,比如“阿里巴巴”至今还是作为很爽口的词语流行着,只有小春等少数人才会觉得别扭。

学习一门外语有多重要,这是一直在宣扬的话题。我曾经了解到,某个媒体的记者会5门外语,这就让他在欧洲的采访工作如鱼得水。而对于我们这样的一般人,学习外语的重要性主要落实在:如果我们能够批判性地学习一些骂人的脏话,那么就可以避免自己受到那些进口“三俗”的攻击。我的同窗Calvin就差点掉进去了,只是说不好是因为懂得少了,还是多了。

我是在大学辅修德语的时候认识Calvin的,他具有我所佩服的吃苦精神,对于那些纷繁复杂的变格具有非凡的掌握能力,所以大学德语四级考试的时候,他考了77分,我考了56分。我虽然没有及格,但在实际应用上对成绩良好的Calvin有着一次有趣的胜利。他从英国出差回来的时候,带回一套他引以为豪的那种翻译成“卡尔文·克莱恩”品牌的内衣,颇有炫耀的意思。他说,这个牌子正好适合他,因为商标上面就有他的名字。我一针见血地指出:“有Calvin这个名字是好事么?别被人笑话了。”

“为什么?怎么可能?这可是正品。”

“Calvin很klein(德语,‘小’),你欣赏的那个标示已经写明了。”这句话让他如梦初醒。德语在“大”(gross)或者“小”(klein)这对反义词上和英语犯了冲:如果Calvin想要侧重77分的大学四级德语,那么完全可以自己贴上个“Calvin Gross”(大)的标签,但是随后81分的大学六级英语水平又会提醒他,挂着“粗陋、多毛”(gross)这个单词在内裤上是多么失策的一件事情——这就是“二外”学习者的烦恼。

前思后想,越想越别扭,他还是把那套价值30欧元的内衣送给自己的表弟了事。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半天后,Calvin拿条顿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这对近亲民族的语言敌意写了个论文,投了稿,在刊物上发表,稿费300元,刚好填补了他的“博闻”所损失的一套名牌内衣。■ 知道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