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索马里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中国海军的索马里0( 10月30日,中国海军第四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三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

11月13日,当解放军总参作战部海军局副局长在香港地区宣布中国海军编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已累计为1110艘船舶护航时,身在伦敦的亚力山大(Alexander Nekrassov)在博客上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海军未来在印度洋有何作为?》的文章。他认为,中国海军进入没有与自己领土接壤的印度洋是迟早的事情。这位52岁的俄裔BBC著名时事节目评论员的观点,很难不让人想到苏联海军从1964到1973年派出地中海和印度洋分舰队后,在公海活动的舰日数从4000天陡增到5.5万天的事实。那么中国海军真的会以印度洋为起点,复制一支当年的苏联舰队吗?

自2008年12月8日欧盟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启动了代号“阿塔兰塔”的反海盗护航行动并派出465特混编队18天后,中国海军成为第二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舰艇编队。此后,一直在亚丁湾巡逻,美国主导的为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而成立的多国海上力量151特混编队于2009年1月12日成立并加入,2009年3月24日北约常备海上反应力量的508特混编队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在这期间,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沙特、日本、伊朗等国海军也各自派军舰加入了护航行动。

索马里海域大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其北海岸面对的亚丁湾,大约7.4万平方海里;一块是其长达1000多海里的东海岸面对的宽阔海域,如果以海岸线向东延伸到目前海盗活动所至的1000海里长的面积计算,大约有100多万平方海里。自从多个国家的海军舰艇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后,有丰富海上经验的欧洲海军46特混编队、多国海上力量的151特混编队和北约的508编队根据自己的力量投入计算,很快就接受了2009年2月由英国海上贸易组织和美国海上联络办公室在亚丁湾推荐的一条“国际通行走廊”(IRTC),并于2009年3月制定了《国际海军部队国际推荐通行走廊协调指南》。这样,465特混编队常备的10艘舰艇、151特混编队常备的3艘舰艇和508特混编队常备的5艘舰艇,就可以在长490海里、宽12海里(起点为北纬11度50分、东经45度,终点为北纬14度28分、东经53度)的通道上合理分配力量,在舰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通过亚丁湾的商船的安全。同时,对于索马里东海岸辽阔海域航行的商船,只要提前在欧洲海军建立的“海上安全中心——非洲之角”网站上注册,欧洲海军就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监视并提供海盗活动信息和海军部署情况及建议。比如10月19日中国被海盗劫持的“德新海号”货轮的位置,亦是由欧洲海军驻扎在塞舌尔基地的岸基海上巡逻机不断提供的。

尽管欧洲海军、多国海上力量和北约常备海上反应力量精心策划安排了最优化的护航计划,同时加上中国等国各自的军舰独立执行的护航行动(目前每天平均有17艘军舰参与护航),但是据国际海事局10月份的数据,2009年仍有294艘船只遭到劫持威胁,劫持成功的有34艘,已经超过了2008年一年的总数。为此,欧洲海军、多国海上力量和北约常备海上反应力量在各国海军参加的、每月一次的“信息共享与预防冲突会议”上,提出了在“国际通行走廊”分区护航的建议,并多次邀请中国海军编队加入。11月6日,在中国召开的“亚丁湾护航国际协调会议”上,中国军方原则上同意了参加“亚丁湾国际推荐通行走廊的分区护航计划”。若西方海军根据中国海军的要求修改了《国际海军部队国际推荐通行走廊协调指南》,中国海军未来将很可能成为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的重要角色。而这也恰恰是包括亚力山大在内的很多海外媒体认为中国海军可能要在印度洋“有所作为”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对于索马里护航,中国的海军迷们则有另一番想法。他们认为,中国派出的一线作战舰艇,虽然对相关装备的使用、发现缺陷改进以及对舰艇指挥员、水兵的实战训练水平和相关条令条例的改进是大有益处的,但这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作为海运能力居全球第4(1.24亿载重吨)、造船接单刚跃居全球第一(2009年1~10月为1100万载重吨)的中国,应该选择有潜力的企业投资,大量建造专用的远航护航型舰艇,这样既解决了就业和促进了产业升级,又可以为舰艇通用装备的国产化和海军通用人才的培养积累更多经验。那么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中国的海军迷比亚力山大的考虑是不是更细致也更长远呢?■

上一篇: 金妍儿
下一篇: 疫苗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