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法救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常立军)
去年某日,和一个朋友去看房。看到那房子,我当时就震惊了。巨大的塔楼墙体,密不透风的楼间距,极其狭窄的窗户。再加上灰暗的颜色,这不就是《肖申克的救赎》里面那个鲨堡监狱嘛!可惜这楼盖得晚了点,要不弗兰克·达拉邦特当年就可以直接租下这里拍片,效果绝对不次于曼斯菲尔德州立监狱。
一个面容姣好、身段苗条的售楼小姐看我们有点犹豫,就很热情地带我们上楼去看户型。这样美好的待遇可是鲨堡监狱里没有的,那里只有伪善的典狱长和穷凶极恶的看守。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
上楼之后,穿过黑暗狭窄的过道,看到一间间排列整齐的超小户型。售楼小姐带我们看了一间号称40平方米的毛坯小户型,可我怎么看这房子也就有20多平方米。美女很腼腆地告诉我们都公摊掉了。房间窗户很小,而且还对着另外一堵墙壁,基本上不见阳光。我更加确定达拉邦特看了这里一定会后悔在美国选择拍摄地。
我指着墙壁对朋友说:这里适合挂张拉奎尔·韦尔奇的巨幅海报,后面再掏个大洞。朋友的脸当时就绿了。他看过这部片子。售楼小姐马上说挂谁都无所谓,但装修的时候请不要破坏墙体。
过了几个月,朋友告诉我还是买了这里的一套房子。没办法,他老婆说她受够了包租婆苛刻的言语,而且周边也只有这套房子还算相对便宜。听到这里,我已完全相信他是斯蒂芬·金和达拉邦特的“粉丝”,是为了亲身体验那部大片的感觉而买房的了。如果是这样,无论房价再高也值了!对文艺片热爱到如此地步,真让我感到高山仰止。
随后更戏剧的场面出现了,他在搞装修的时候,居然把楼板打穿了。楼上楼下,面面相觑。我罪恶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典狱长大人钻到大洞里愤怒张望的情形。原来这楼板只有6厘米,完全不符合标准。为了凿通出口,安迪活活用了近20年时间,而在这里,只需几分钟……
后来他和开发商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我用影片里安迪的话鼓励他: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
斗争的结果依然是惨败,他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个人。他对我说开发商其实也有难处,楼盖得密,邻里就可以更亲近些,没有阳光就可以省点空调费,楼板太薄就少买点重型家电,物管其实也没那么坏,他们也是人……
他最终变成了鲨堡监狱的图书管理员老布,还好没有想不开去玩人体悬梁游戏。
楼盘里的问题实在是很有趣。刚买房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一切;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无法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