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过江难题何时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帅)
我市相关部门批复将南京长江三桥收费年限从25年延长至30年,原因是该桥经营状况不理想,通行量日均1.5万辆,仅为长江大桥的1/4。长江大桥通行量日均7万辆,远远超过最初设计的1.2万车流量,堵车成了家常便饭。为何一座城市的两座大桥出现一边吃不饱,一边撑得慌的两种截然相反情况?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一是三桥位置偏远,在规划之初,就是考虑到南京城市长远的发展,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二是近年来随着附近其他公路、桥梁等通道的增加,分流了部分车辆。三桥通车时过4年,南京的经济还是没有辐射到当年规划展望的“今后必将要扩展的郊区”,不知决策部门眼中的今后是多后?既然三桥今年内都不能承载那么多的车流量,当年何必花巨资建设?完全可以在不那么偏远的位置建座桥缓解长江大桥的重负。当年定位于缓解长江大桥交通压力的长江二桥,车流量相对好些。2001年二桥建成通车,市民对二桥寄予厚望,但昂贵的过桥费还是影响了众多车辆的通行,很多人宁愿选择收费较便宜的大桥。据相关数据显示,通车当年二桥日均通车1万辆,而设计日通车量为6万辆,不远处的大桥日均车流量却多达4万辆。2003年政府以标价38亿元把长江二桥经营权转让给企业,并否认经营不善“甩包袱”的说法。有专家计算过,二桥如将收费下调30%,车流量有望提高4至5倍。但8年过去,二桥至今仍在收费,车流量远远比不过已免过桥费用的大桥。
一个城市有三座过江的大桥,按设计通行量完全能承担现在的过江车流量,但却出现如此不协调的局面。过江交通就如此难解决?老百姓议论,南京应该学武汉,只要二桥、三桥不收费,大桥堵车现象会好很多,若收费依旧,架再多的桥都没用。 交通民生难题何时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