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父母在,不按揭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志宏)
“现在一辆桑塔纳也就几万块钱。咱们也买辆车吧?”昨天,妻说出了以车代步的想法。我寻找着拒绝的理由:“咱手头不宽裕,养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妻没有放弃,继续劝导:“现在流行按揭付款,首付3万元,车子就能开回家。”没办法,我只好提醒她:“你还记得咱们曾经的约定吗?”这个约定,缘于我家两次买房的经历。
第一次买房,买的是婚房。参加工作没几年,我和妻的积蓄只能购置一些家具和电器。父母到处筹钱,享受着为儿子奔波操劳的乐趣。父母把购房款交到我手中,告诉我:“这2000块钱,是你二表叔的;这5000块钱,是你舅舅的;这3500块钱,是爹的同事老张的;这1800块钱,是妈的好姐妹李姨的;这2500块钱,是邻居董大伯的……”办完婚事,父母回老家前,还不忘叮嘱我:“儿啊,这些钱你不要担心,咱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还。”第二次买房,我从小镇调到县城工作。这一回,我用按揭贷款购买了高层公寓楼。当我把这消息告诉父母时,老人没有我想象中那样高兴,只是说:“钱不够的话,我去凑啊。银行每月要1000元利息?”一阵沉默后,父母的“连珠炮”中分明带着不满、失望,还有几分失落。我开导他们:这叫今天花明天的钱,咱不着急慢慢还。几天后,母亲捧出了私房钱,父亲搓了搓手嗫嚅着说:“凑了10万元,还差些。你就少贷些款吧!”
后来的几年里,父母与我们一起沦为“房奴”——父亲年过六旬,还外出打工,母亲也是一直省吃俭用辛苦持家。望着晚年如此煎熬的父母,我终于明白:我们是今天花明天的钱,可父母在牺牲今天的幸福、预支明天的健康。从此,我和妻有了一个约定:父母在,不按揭! 父母按揭
上一篇:
“单身”不易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