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非主流之重

作者:曾焱

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非主流之重0“近现代书画市场的起伏,其实就是几位名家作品来来回回的涨落。”中国嘉德拍卖公司近现代暨当代书画总经理郭彤向本刊记者介绍,近现代书画市场的每一轮涨幅必定由某位代表画家引领,比如黄宾虹,他的画在2005年以前一直处于低位,但2005年特别受到市场追捧,喜欢的人以南方藏家和买家为主。2006~2007年引领市场的变成了李可染,2008年为徐悲鸿。她说,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画从2008年再度呈现了涨势,但都是在2009年春拍的时候才开始明显发力,齐白石的画价格涨了一倍左右,张大千的则要具体看是哪幅作品,因为他的画好坏差别极大,很难放在同一个层面来谈论。“齐白石和张大千,这两大名头在书画市场一直占据很大份额。以嘉德为例,每年春秋两季书画拍卖,每场至少有30张以上,成交额超过3000万元。他们的画同时上涨,也就带高了整个2009年近现代书画市场。”据郭彤说,一张齐白石画,“如果不是毫无背景”,即画作有比较清楚的来历和出版著录,目前成交价格至少不低于100万元。

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非主流之重1齐白石、张大千之后,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就基本进入留欧、留日两条主线了,向左向右,到底都是抱持了“引西润中”的愿望。留学法国的徐悲鸿、林风眠,回国后在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近10年他们于近现代书画市场也是地位最成熟的两位代表性人物。稍后留法归国的吴冠中,无论于学术还是市场,现在也都被推到了高位。

但留日一系画家,除了傅抱石,其他如高剑父、方人定、关良、丁衍庸、朱屺瞻等人,目前都并非书画收藏市场的主流。郭彤说,傅抱石的情形比较特殊。他早年绘画受日本风格影响很强烈,但这一时期的作品国内很少能够见到,基本留存于日本。回国几年后,傅抱石迅速摆脱了日风的印记,抗战时期他居四川,四川山水对他个人绘画面貌的形成比日本留学经历远为重要,而他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也是现在最受市场追捧的部分。其他留日画家,更多是通过日本画坛间接接受了欧洲的现代艺术潮流,比如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后印象派、野兽派以及“新艺术”。这些人回国后多以结社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提出主张,改革中国绘画的目标比较激进,社团的寿命却都短暂。他们中间比较重要的人物是岭南画派开创者高剑父,他1908年回国后创立“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在岭南美术教育体系中起了主导作用。高剑父1951年去世于澳门,画作数量不多,重要作品都完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收藏高剑父画作的人目前集中于香港和海外地区,他在内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市场上所见精品也很少,因为缺少关注度而回不来。“其实高剑父的画在三四十年代市场很好,可以说不比徐悲鸿差。他的作品以花鸟为主,但又和彩墨有区别,受浮世绘及日本敷色技巧影响比较多。”郭彤告诉本刊记者,现在购买高剑父画作的人,一定是有意识去寻找的收藏者或者画界同业,少有跟着市场价格跑的行家。“在这一点上,张大千画的买藏群体正好相反,多是以投资为目的的行家。以我这么多年所见,很少有画画的人会说自己喜欢张大千、收藏张大千,包括那些经济状况很好的著名画家。”

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非主流之重2与高剑父比,关良的戏剧人物画和丁衍庸的“一笔画”趣味更浓厚些,但在内地市场也一直成不了主流藏品,喜欢他们的藏家是那些了解绘画史、对水墨理解比较透彻而生活讲求品位的人群。“比如关良,我接触的收藏者里面,如果有人第一次上拍卖场买画就选择了关良,他一定是文化修养比较高的那一个。所以关良的假画在市场上还不多。”郭彤说,2009年秋季嘉德在“东风西变”主题拍卖中选择的这几位留日画家,他们就像丰子恺一样,从前不在书画市场的主流中,以后也不会成为主流,但始终是一个很丰富的组成部分。从2005年开始,这几位画家的市场开始转好。丁衍庸的油画和水彩目前处于比较受重视的位置,但也有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差别。香港地区的藏家对丁衍庸的推崇大约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量多影响了价格——丁衍庸1949年后定居香港地区,1978年去世,这期间创作数量很大。香港苏富比每年都会拍卖丁衍庸的画,但为了保证成交价格,他们一般只从丁家后人手中拿几件东西,其他想送丁衍庸画作去拍卖的人就得排长队等着。

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非主流之重3近现代书画市场的非主流之重4另一位留日画家方人定是高剑父的学生,1923年入春睡画院,之后才东渡日本。“方人定也是抱定改造中国画目的的人,活跃于40年代画坛,最好的作品大都画于40年代初期,以人物画居多,像1941年的《女郎与爱犬》、《纽约妇人》。学术界现在把他的地位定得比较高,广东美术馆做过几次他的个展,广东省博物馆也一直在从市场购藏他的作品。我个人觉得,他是这几位画家里面最有市场前景的一位。”郭彤说,对于收藏书画的人,类似留日、留欧画家这样的“西风东变”主题其实可以成为一个参照的趋向,即给自己确定方向,然后按照线索来购藏。“如果一个藏家不能形成自己的收藏线索,砸多少钱进去也是不够的。”她提到一位已经90岁的台湾地区收藏家,早年是书画经纪商,从日本大量搜购由中国流失的画作,转卖到美国和香港地区。但行至暮年,他最终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宝贵的系列收藏:晚清民国绘画,第一部分从清嘉道年间到民国成立,第二部分为1911到1949年。他的收藏完全按照美术史的线索来建构,地方各派的代表画家都有作品被收入,并不局限于市场上常见的那些名家。“这311件画作,很多在书画市场上价位不超过几万元,但它们放在一起,却可以呈现一部完整的晚清民国美术史。”■

(本文图片由中国嘉德提供) 丁衍庸画家近现代郭彤非主流艺术齐白石市场美术张大千文化书画高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