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混混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唐朝混混儿0( 电影《我的唐朝兄弟》剧照 )

沉静如狼、妖娆如豹实在抬举了这两个强盗,确切地讲,一个爱财,一个贪花;一个退伍军官,一个懒惰农民。抢劫时恰巧碰到官军强暴民女,慌乱中他们杀了官军,村民怕事,将二人绑了起来,大家渐渐厮熟,强盗们习惯了乡村生活,顺便也强暴了被他们救下的民女。村民对他们又怕又烦又不敢放走,为了夺回村庄控制权,博弈失败的里正去报了官,村庄被官兵血洗,结果强盗又赢了。里正偷袭了胡军,用一根削尖的木条插死了他,里正也被愤怒的姜武打死。从此村民和姜武过上了安逸生活。

杨树鹏的电影很像王小波的小说搬上银幕:不像一般人被禁锢过的思维,想象力奔驰放肆。“我也是门下走狗之下,还是很愿意受到王小波的影响,在对人的判断上。我一直对人心里比较暧昧的地方特别有兴趣。就是模糊不清的,他在做判断的时候没有依据,是凭直觉或者凭经验的,这种判断常常很颟顸。颟顸就是糊涂不明事理的人。哥们儿写了两个‘善恶一念’的人,也就是说,这俩孙子不是什么好鸟,但也绝非坏人,彼此信任却又心存猜忌,行善作恶就在一瞬间转换。”

这个故事的灵感也和日本人有关:“我那时候在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这电影你看过,叫《罗生门》。《罗生门》这个故事特别短,黑泽明把小说《竹林中》这个故事拿来改编成了电影。当时我没事,坐马桶上看的时候翻到了这个小说,觉得名字特别好,就想着也弄一片子叫什么林中,有一种叫苦竹的,我那时候就写了一个题目叫‘苦竹林中’,后来写剧本的过程中就把它变成了‘苦竹林子’,差不多就是这样。没有故事的源头,全部的源头就来自于这个名字。”

其实在拍《我的唐朝兄弟》之前,杨树鹏有机会拍了他的处女作《烽火》,投资只有200万元,票房和投资差不多,悄无声息,但这个电影在上海电影节得到了“亚洲电影新人奖”,杨树鹏就有机会把唐朝故事讲给别人听,好多人围着他说:“要不要我们来投这个?”

“因为《烽火》的结果不太好嘛。《烽火》是我用一个战争片的壳儿拍了一个死文艺片,他们就说:‘那你这次是不是又借壳儿?’我说:‘对,这是一部古装动作片的壳儿,但它还是有比较深的地方。’它不是典型的古装动作片,因为作为类型片的古装动作片,它不能深的,因为受众就是那些人,但是我又很无耻地借壳儿讲故事。”这个壳儿得到了几家支持,得到了演员胡军放弃片酬作为投入。杨树鹏在写剧本时就以胡军和姜武为假想主人公:“胡军外形俊朗高大,生机勃勃,姜武在这个戏之前演过无数好好先生,但他的‘好’里带着狡黠,而且我看过《鬼子来了》,我觉得他的胡子特别好。”

唐朝混混儿1( 导演杨树鹏 )

新人忽悠投资方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这几年难度降低了一些,但杨树鹏这种非科班出身还是有他的奇特之处,尤其是在知道他只有初中学历的背景后。他的经历比那两个强盗还传奇:父母是石油工作者,幼年不断地转学,以至于没有朋友,生长在西北各省。血气方刚时在街头当混混儿,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消防员。20岁去了海口,在广告公司画广告牌,影视公司招编剧,他跑去应聘。人家出题目,让他写一个知青的小品,后天拿过来。

“我说:‘不用后天,你现在把纸笔给我,倚马可待。’他们老板就从繁忙的事务中抬起头来说:‘噢,真的吗?’我说:‘是啊,你给我找一间房子,然后把纸和笔给我就行了。’然后他们就给了我,我就写了一小品。他们老板一看,‘不错噢’,这样我就变成影视公司的编剧了,但是那个编剧其实是写稿,给企业专题片写稿。但是我们老板就觉得我一副好像很有前途的样子,就着力培养我,然后我就忽悠他,我说我们应该拍电视剧和纪录片啊,然后在他的支持下,我就拍了一些纪录片。纪录片的后期在新华社做,新华社就看上我了。”

正因为有了在混混儿圈的日子,杨树鹏对“游侠”这个族群很有兴趣。“游侠等于流氓,等于失去家园的农民,等于强盗,他们几乎可以是有70%相似度的。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和家园,就变成了流氓,流氓再往前走,更暴力一点的,去做强盗,不暴力一点的,去做游侠。游侠通常是搏名声、搏出位的,如果名声够好就会被请去做门客,好吃好喝好招待,然后你去帮我办一件事情。古人的思维很奇怪的,《刺客列传》那里面多少怪鸟?我记得聂政,还有把脸毁了的,还有吃炭的,后来他朋友说:‘你何苦这样做?你原来就在他旁边待着不杀他,反而辞职以后混迹在闹市要把自己脸毁掉,要把声音毁掉。’他说:‘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我要刺杀他这是一件光明磊落的事情,我不要在他旁边干他,我就要在闹市区杀他。’你说这是什么脑子?搁现代人,混进去都不容易,还要辞职出来,可他就是那样想问题的。古代中国是一个灾祸战患频繁的中国,所以肯定是生存环境恶劣,肯定是要完全仰赖于彼此之间百分之百的信任才能活下去,不然会很糟糕。比如咱俩约了明年再见,然后明年你就得回来,哪怕你在岭南也得跋山涉水回来,不回来不行。失信于人是很严重的,信任度越来越低,慢慢地,他就越来越沦落。”

杨树鹏所在的西北混混儿世界和黑社会不一样,黑社会以赢利为目的,有组织、有生意,混混儿是以释放力发泄为目的,他们需要至少一两场成名架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比方说在哪里哪里打了很著名的一架,当中就有在下。你还要通过合纵连横,打击异己。”和游侠不一样的是,他们没有人格和精神上的诉求,游侠通过成名作博得大人物的注意,从而成为门客,衣食不愁,混混儿要照顾小弟,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杨树鹏和他的朋友们的追求顶多是自己练级,以免在战斗中失利,他在20岁前已经混到了甘肃当地混混儿圈的委员级别,“我20岁以后就变成一个勤奋读书、热爱文学、喜欢诗歌的文艺青年”。

杨树鹏在电影里客串了一个诗人,和剧情基本没有关联,以诗作为晋身途径,可笑的是,他现场赋了一首“床前明月光”,这个诗人究竟是李白抑或某个骗子?“我不知道是不是个骗子,但如果你严格地对应时间,那个时候是李白被贬下来当小文书的时候。我真的不确定他是还是不是。我觉得他是,是有趣的,他不是也挺有趣的,出来这么一个人,打着诗人的名头骗吃骗喝,也挺好玩的。”本来他找濮存昕演这个诗人,濮老师说:“算了算了,我都不知道是干什么。”他又约了姜文,姜文认为他们兄弟俩长得太像,会模糊观众视线,猜测诗人和强盗有亲戚关系。姜文给姜武发短信说:“我觉得最合适的人是杨树鹏,他长得多像一个诗人啊。” ■

(实习生童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姜武唐朝混混儿杨树鹏烽火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