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怎样传播的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谣言是怎样传播的0( 凯斯·桑斯坦和他的作品《论谣言》 )

今年6月,哈佛大学法律教授凯斯·桑斯坦被奥巴马任命为白宫信息与监管事务办公室主任。他被提名后,参议员坎布里斯表示反对,他对一个网站说,桑斯坦曾经说动物应该有权起诉它们的主人,他担心有一天农场主要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因为有人代表他的鸡或猪起诉了他。

桑斯坦确实在2004年主编了一本《动物权利:当前的辩论和新的方向》,他在书中提出,应该对将动物用于娱乐、科研和农业加以管制,允许动物让人作为它们的代表提出诉讼,以阻止违反现有法律的行为。需要对保护动物的法律加以修订或解释,使私人能对违反法律的人采取行动,作为公共检察的补充。但当坎布里斯的言论被贴到网上后,桑斯坦这一法律观点受到了博客和评论人士的歪曲。有人说,桑斯坦是一个狂热的动物权益保护主义者,是彼得·辛格衷心的学生,他想终结动物养殖业、肉和奶制品零售、打猎和渔业、生物医学研究、养宠物、动物园、水族馆和马戏团。这充分说明,当前的美国就像历史学家理查德·霍福斯塔特对极右时期的描述:“我称之为偏执风格,因为没有别的词能充分表达那种夸张、怀疑和阴谋论想象。”

在新书《论谣言》中,桑斯坦讨论了在网络时代谣言对言论的影响。他结合法学和行为经济学,已经就网络写过《信息乌托邦》等多部著作。他认为问题是结构性的:人类心理的某些倾向糟糕地与现代技术的某些特点互相作用,就像一些处方药跟酒精相互作用。诽谤性言论和虚假信息现在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以传播。这会造成两个结果:首先,它会加强人们已有的偏见;其次,它会把人们分成相互隔绝的群体,它让人们能够过滤掉他们不同意的内容,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信息加以个人化。

桑斯坦分析了人们听信谣言的心理成因,提出了“信息瀑布”、“群体极端化”和“有偏见地吸收”等概念。群体极端化概念源自1970年密歇根两位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在对附近一所高中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后,他们把学生分成小组,带有偏见的学生被分在一起,比较宽容的学生被分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问题。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份问卷。调查发现,仅仅是通过互相交谈,偏执的学生变得更加偏执,宽容的学生变得更加宽容。

人们在跟观点相似的人交谈后变得更加极端,这被称为群体极端化,并被其他实验证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尚不清楚。有人说,当人们跟观点一致的人讨论时,他们往往会听到新的有利于他们的论证,使他们更加坚定。还有人说,人们总是互相抢风头,如果一个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认为某些人是傻瓜,这个小组里的某个人肯定会提出他们是混蛋。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造成群体极端化的机会,桑斯坦认为,网络更是把它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几乎持任何观点的人都能在网上找到同类。本来一些观点因为没有共鸣就会消失,但在网上能够找到大量怪异、没有道理的观点。

谣言是怎样传播的1

谣言传播起来容易,制止起来却很难,纠正谣言的努力往往会适得其反,让人们更加深信不疑。桑斯坦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学会遏制信息瀑布,教会人们群体极端化的道理,我们就能不再听信谣言。但有人质疑说,桑斯坦描述的实验大部分都是关于类似的群体在一起发展他们的观点,这跟谣言新旧两种传播模型都不匹配,以前是一个人偷偷告诉另一个人,现在是一个使用电脑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进入一个无限的电子虚假信息的世界。

心理学家罗伯特·奈普在194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谣言表达和满足了一种在社会压力下互相交流的情感需求。它们的出现是因为人们要用简单的、理性化的方式表达对不确定性和威胁的感受。谣言和阴谋理论通常对一种复杂的状况提供简洁易懂的解释。不管多么粗糙,它们是源自理解世界的渴望。要消除谣言,根本措施是创造一个稳定、公平的经济和社会。但奈普说:“谴责谣言的猖狂是一回事,对它加以控制则是另一回事。”——这句话可以随意传播。■ 怎样动物谣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