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街流行大牌汉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殳俏)

高街流行大牌汉堡0

题目乍看之下会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汉堡本来就是高街食物嘛,怎么又扯上大牌?如果真的摇身一变成为设计师手中的那盆菜,又何必仍然死撑着街头范儿不肯放?其实想一想最近时尚界流行的“大牌设计师+高街品牌”组合就能明白,在食物界也有这样的一阵风刮起,既然川久保玲可以帮H&M设计便宜面料的小圆点针织开衫,Stella McCartney能为Adidas制作塑料人字拖,那饕餮界大师又何妨偶尔打打亲民牌,玩票开家汉堡店呢。更何况,这些“高街大牌汉堡”的身价动辄就能跟中档餐馆里的一道主菜叫板,远非它的穷亲戚麦当劳、汉堡王之类的可以企及。食客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这样的迷幻圈套——“我今天准备吃点儿民间小吃,可以就是汉堡这样的东西吧,但我又很挑剔,觉得只有Daniel Boulud这样的人料理出的汉堡才能吸引我,所以我走去了时代广场剧院区的那家小餐馆,花59美元吃了一份汉堡,竟然还为此排了大队。”

当然,Daniel Boulud设计的汉堡确实不同凡响,否则以Bistro的身份如何能在纽约拿到3颗星的食评呢。db Bistro Moderne已经开了5年多,日日顾客盈门,靠的就是那一份招牌的db汉堡。注意了,为了彰显其“高街”,Daniel Boulud甚至把店名和汉堡名都特意定为小写的db,以示亲民,但汉堡的价格却是从29美元到59美元甚至99美元一路飙升。据餐馆的侍者介绍,虽然29美元的汉堡是“基本款”,但将近1/3的客人都会“识货”地选择59美元的“经典款”,如果这是一个美好的松露季,那就更妙了,每天大概会有30位以上的客人点99美元的“奢华款”。“其实99美元真的是个合理的价格。”侍者说,“你要算算,好松露一磅就要卖1000美元,花99美元享受摆了两大片新鲜松露的db Royale,真是再值得不过了。”

db的汉堡是否美味,这倒还真不是个问题,问题是,你可能会觉得它好吃得简直失去了汉堡的本色。一款最经典的db汉堡的制作过程是,先在面包内层涂上Parmigiano Reggiano芝士烘烤片刻,然后抹上辣根味道的美乃滋酱垫底,再按照顺序放上焖煮过的番茄、由沙朗牛排肉剁成的汉堡肉饼、黑松露、鹅肝、红酒炖煮的嫩牛肉。Daniel Boulud说,这样的汉堡是60%的美国传统加40%的法国想象,但如果你是一个吃惯了传统汉堡的美国胃,就有可能不能苟同这样的“汉堡贵族论”了。这个时候,开在Le Parker Meridien酒店内的burger joint可能就是更好的另一种“高街大牌汉堡”的样本。

与db一样,burger joint也没有英文大写,直译即是“出售汉堡的脏乱差小店”。但走进坐落于曼哈顿西56街的Le Parker Meridien大门,穿过天花板镶嵌着华丽镜子的深长大理石走廊,掠过那些穿着香奈儿套装戴着珍珠项链窃窃私语的喝茶的老太太,你还真觉得没有把握能在这里找到一个“脏乱差小店”。但就在某处由棕色天鹅绒长布幔围起来的一个角落,一个小小的,用霓虹灯管制作的,冒着热气的汉堡包标志出现了,在这个标志下,你首先得排个20分钟到半小时的队,之后才能见识到布幔后的那个“脏乱差小世界”——油腻腻的桌椅板凳、看上去被人乱涂乱画了好几年的电影海报、厚纸板上“只收现金”和“点菜须知”的大字、炭火气和油烟缭绕的狭小空间,以及3个服务生拉得老长的黑脸和几近吆喝的大嗓门。每上前一人,服务生都会连珠炮似的问你:“汉堡还是芝士堡?”“肉饼要几成熟?”“加什么不加什么?”“小食和饮料要什么?”如果你支支吾吾,很可能被送上白眼和队伍后面客人的抱怨,所以不如使用专业术语“the works”,意为“就按你们最拿手的来吧”,既省时又省心。这里的汉堡用的同样是沙朗好肉,但做法绝对传统,分量绝对扎实,还只卖5美元,所以这样想来,只收现金也很合理。花上不到10美元,就可以喝着大杯冰可乐,嚼着炭烤香十足肉汁四溢的沙朗汉堡,伴着刚出锅的烫手薯条,在逼仄的小破店里窥视着那些各怀心事来吃汉堡的男男女女,之前那漫长的等位疲劳也一扫而空了。

对于那些货真价实的汉堡爱好者,那些既热爱汉堡朴实粗犷的平民风情,又绝不吃餐饮大鳄或高级酒店排队等位那一套的,一定要去试试In'n'Out汉堡连锁店。这一家是地地道道的高街汉堡,却又以其自然不做作的优质味道折服了所有的汉堡爱好者,包括许多名厨也是他家的忠实“粉丝”。但In'n'Out始终没考虑过要跟大牌合作,仍然十年如一日地开着最寻常的连锁快餐店,只不过数量有限,仅在加州。住在美东的老饕们,要去吃一顿In'n'Out的汉堡,一张机票是免不了的了。■ 美食大牌汉堡高街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