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伟

(文 / 朱伟)

咸是《周易》下经的第一卦,它的上互卦是乾,乾是天,是健;下互卦是巽,巽是风,是顺。咸是感的古字,其内涵是阴阳迎合,就产生交感、感应。古人认为,阴感于阳才能成形,阳感于阴才能成象,于是感是天地间万物生成的基础,也是万物此消彼长,产生等级关系的前提。《周易》分上下经,上经以乾、坤为首,下经以咸、恒为首,就确定了咸卦讨论交感之道的重要性。恒是常,常也是久。

咸卦告诉我们的第一层意思是,感应相与亨通。咸亨这个词,《周易》彖传解释坤卦时就用到了:“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品是众多的分类,唐朝孔颖达的解释,咸亨是以厚载物的结果,亨就是通。但通的前提必须是贞,贞即正,只要正就是吉,吉而得利,就是亨得利。不正就为恶,为祸,为祸就为悔。

第二层意思,咸的卦象是兑上艮下,兑是泽,是浸润,是喜悦,是应之至;艮是山,是刚硬,是禁止,是感之专。柔上刚下,柔顺应和专一,两情相悦,有感有应,上下相感相通,互为融合,就会有因果。当然,感也会产生伤,这就走向了错卦——反过来,兑下艮上,山在泽上,就成为损卦。

兑上艮下,当然也可理解为男下女上,按《周易•说卦》的说法,兑为少女,艮为少男。少男少女其实分别更具象地代表阴阳、刚柔,少女感化少男,产生夫妇,有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等级繁衍。值得注意的是,亨是烹饪的烹的古字,烹饪用鼎,鼎也是六十四卦之一。风与火作用于鼎,而最早的烹饪调味,就用咸。

兑是泽,泽上升而成咸池,于是咸池才成为神话中日浴之处。《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句后,就是“饮余马于咸池兮,摠余辔乎扶桑”。摠是系,辔是马笼头,翻译过来就是,在咸池饮我的马,将缰绳系在扶桑树上。按照《淮南子•天文训》的说法,太阳从汤谷出,沐浴于咸池,升至扶桑之上,天就亮了。因为《梁书》有《扶桑国传》,称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里,日本就称自己为扶桑,咸池也因此被认为是天池。其实,古人说,扶桑乃神木,咸池乃太阳被感化的洗礼处,咸阳之名由此而来。

咸卦的六个爻位,分别叙说身体六个部位的感应,这六个部位分别是拇、腓、股、心、脢与口舌。简单理解,下体之上是拇,脚拇指;之中是腓,小腿;之上是股,大腿。上体之下是心,之中是脢,脊肉,背;之上是辅、颊、舌。但这样简单解释,往往难理解爻辞真意,所以需要更深入理解这些部位。比如拇字,乃母与动组合,母为本,是孕育,拇指,指是指向。感其拇是感动初始,未深,所以只是有志向外,无吉凶。志气向外是“拇动”,《管子•小问》中用到了“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这一段说,管仲与齐桓公商量攻打莒国,还未实施,全国就都知道了。齐桓公觉得蹊跷,最后弄清传言者是个当时送食物上席,察言观色的“东郭邮”,就找来问他:寡人未在席上说伐莒,你凭什么认定寡人的心意呢?“东郭邮”说,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不过是意会而已。他说,欣然喜乐者,是钟鼓之色,背后有富贵;渊然清静者,是服丧之色,背后有悲哀;举手投足能感到气盛且胸有成竹者,就是兵甲之色,背后有战事了。

腓,非是违背,《诗经•小雅》中两次用到了这个字,一是《四月》中用到“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腓就是非,色调都变了色。二是《采薇》中用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写一辆四马拉的战车,君子靠在车上,小人避在车旁。咸其腓,凶,是指小腿被感应,就会急于躁动迈步;躁妄自失不能固守,就违背了阴阳关系;止躁顺阴静居就能逢凶化吉。古时五刑中有“腓辟”——辟是除,是平息,辟腓就是去除膝盖骨,目的就为治腓为害。

股,殳本是杖,一种古代兵器,后来成为仪仗,《说文解字》解释这个殳,就说它是以杖将人分为等级,这个字延伸为船后划水把握方向的橹。股的作用,就为保持行走平衡,但股随足动,执是控制,被脚控制,随而失正,是吝。吝是顾惜,不吝是不顾惜自己,还会有祸。

九四,股上腓下,三阳之中是心。心为感之主,寂然不动,是心之体;感而遂通,是心之用;心感物为正,所以是吉。但如果心思惶惑,被眼前之感所动,私心动荡,也会被他人牵制,离自己之正。憧憧往来是六神无主貌,宋代大儒朱熹解释“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一心方欲感他,一心又欲他来应,急功近利,跟从了朋党之思,就不能致远。

而脢是脊侧之肉,是里脊,它决定着膂力。每是逐个,单一,是小,它聚在一起,“每每”是草盛貌。脢是背,与心相背,膂不能举,所以志在末梢。但能背其私心,也就无祸。

辅、颊、舌,辅是上颌,颊是面颊,滕是水往上翻涌,百川沸腾的腾原来就用的这个滕,滕口就是信口开河。等感应到口舌上,专一、诚意全无,就只能以小人之态,虚伪的口水取悦自己了。

这些爻辞其实都在说感卦为贞、为吉的两个前提。一是不能偏,为什么会偏?都因不能安其身。二是不能逆,兑上艮下是阴虚阳诚,虚是静以待之,诚是专以注之,因有感必有应,所以只要安处其身,身安事正,就能利其施用,“感而遂通天下”。■ 扶桑咸

上一篇: 居有豪宅
下一篇: 港酒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