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A回炉与危机中的商学院反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燕)
( 6月4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毕业典礼 )
29岁的刘莹2008年底从一家规模不小的外资企业“下岗”了。拿着6位数的补偿金,她并不急于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重新捧起了书本。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2009年夏天刘莹如愿以偿拿到了美国杜克大学商学院的入学通知。
要不要读MBA?和刘莹一样,危机的副产品——裁员,让许多人犹豫已久的问题忽然找到了答案。高昂的学费使MBA通常被视为昂贵的职业投资,国外一流商学院每年的学费要四五万美元,加上生活费,两年下来花费百万元很正常,即使就读国内大学的商学院,学费也要至少20万元。Bebeyond CEO谢劲波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学院巡展“The MBA Tour”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谢劲波已经做了8年MBA申请培训。“其实学费问题只是一方面。攻读MBA需要全职,但许多人舍不得中断目前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们拿不准读MBA和继续工作哪一个更合算。”在他看来,2009年MBA的热度上升确实有些特殊,“对白领们来说,以往即使暂时离职也会很快找到新工作,但眼下大环境不好,导致很多人宁可选择回炉充电”。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托马斯·库利(Thomas Cooley)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秋季学院收到的入学申请比去年增加了20%。”约克大学舒力克商学院执行理事查米恩·柯蒂斯(Charmaine Courtis)提供的数字是24%,西班牙ESADE商学院MBA院长葛洛莉亚·白特瑞(Gloria Batllori)认为今年的申请人数增长了6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则注意到,2009年申请者中来自金融和咨询行业的优秀人才大幅增长,他告诉本刊记者:“教育行业的确存在着‘反经济周期’现象,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MBA申请人增加。”在中国这种情况尤其明显,令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院长乔·托马斯(Joe Thomas)惊讶的是,2009年秋天该院全球MBA申请人数略有下滑,可来自中国的申请却在增长。“来自中国的有效申请数翻了一倍,而且申请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他对本刊记者说。
MBA教过头了吗?
与此同时,更多受危机波及的人开始抱怨甚至怀疑MBA模式,多年来一流商学院的毕业生几乎统治了华尔街和所有大企业,正是他们的短视和自私将金融界乃至全世界推向了经济深渊,难道商学院不应该为这场危机负责吗?现在就连案例式教学的开创者哈佛大学商学院都在反思,“除非美国的商学院进行彻底改革,否则全社会都会认为MBA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在工作”。在2009年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乔尔·波多尼(Joel Podolny)发表了那篇引起广泛影响的《商学院的责任》。他旗帜鲜明地批评当前流行的商学院模式:“我和大家一样感到愤怒。早在金融危机发生7年前安然和世通丑闻已经提醒我们商业道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但商学院对此却依然无动于衷。”
批评者尖刻地指出,商学院正在沦为高等职业培训学校,学生们在追求个人价值与职业道德之间失去了平衡。院长们则辩解说,道德感始终要依靠自律,教育只能强化它而不是强制。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学院很少设置单独的伦理学课程,而是将其整合进其他课程。托马斯·库利告诉本刊:“关于道德和责任我们已经教了30多年,特别是如何评估业务中的‘灰色地带’,身为高级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不道德的。”舒力克商学院多年来在所有课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关注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查米恩·柯蒂斯认为:“这是MBA毕业生涉足商界最核心的前提。”北卡罗来纳大学凯南-弗拉格勒商学院的商业伦理课已经开设了20年,MBA副院长大卫·霍夫曼(David Hofmann)说:“金融危机反映出企业领导力的失败,因此我们今后要给伦理课纳入领导力元素,以帮助学生面对职业生涯中的伦理挑战。”他们中走得最远的是哈佛商学院,2009年夏天哈佛甚至让毕业生们宣誓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观,虽然他们的誓言在外界看来形式感大于实际意义。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看来,将危机归罪于商学院未免有失偏颇,“经济发展有自身的周期,即使在尚未诞生MBA的过去,经济危机也会周期性地出现。这是经济自我调整和修复的一种方法,MBA只是巨大经济容量的一个施动者”。实际上,商学院教育最大的挑战在于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而危机只是变化的一种。“我们提供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首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然后,只有那些拥有前瞻性思想的毕业生才能获得长期的成功。”
“过去一年发生的事给了MBA教育沉重一击,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下,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远比商学院教得更多。”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院长乔·托马斯感叹说,“我们必须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生命科学、工程管理、可持续性,而不是只盯着华尔街。”过去商学院里最受欢迎的是期权管理、金融建模、风险控制,现在人们则更乐于把目光转向其他领域。“最近一年学院为第二学年添加了更多选修课,包括可持续性与碳金融、技术与设计革新、战略性销售等等。”查米恩·柯蒂斯介绍说,此前舒力克商学院已经拥有超过120门选修课。
朝向企业家的未来
曾经人们读MBA的最大目的是拿到一张高薪入场券,而现在他们必须重新寻找职业落点。当投资银行成为历史,华尔街的萧条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但院长们坚信MBA对企业来说仍然吸引力巨大,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复苏的兆头已经越来越明显。对毕业生来说,是时候把眼光从华尔街移开了,“过去最热门的领域比如金融市场、国际商务等等仍然是关注焦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拓宽了他们的学习方向,企业研究、健康产业管理、可持续性与公共设施管理等专业受到了更多关注,这使他们能更灵活地适应当前的就业环境。”约克大学舒力克商学院执行理事查米恩·柯蒂斯告诉本刊记者。另一方面,危机并没有影响学生们的创业热情。“现在创业精神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张维炯评论说。中欧为此设立了创业管理学,内容包括企业家思维和管理技能等,在2008年11月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学院将创业管理学从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
<p "="">最后一点也是最困难的,是如何掌握微妙的软性技巧。正像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的:“管理学首先是一门人文科学。”除了GMAT和数学建模,MBA毕业生必须学会与人打交道。“商学院需要加强学生的软性技能和分析能力,中欧新增的基础模块强调了如何有效应用商业知识要求的技能,包括对文化、团队精神、领导力的理解和演讲技巧,定量分析和数据分析在此模块中也有体现。”张维炯告诉本刊记者。另一方面需要警惕的是,某种骄傲自大的精英情绪正在商学院和它的毕业生中悄悄滋长,尽管许多企业声称员工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但管理者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领导力和企业文化对商学院教育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 反思金融商学院回炉危机MBA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