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变了味的高级职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蒲生)
今年是第三次参加高级技术职称的申报。前两次被淘汰出局,弄得没有信心和心情去打听谁是今年的评委,自己有没有通过,因为这样的评审,已经脱离了工程技术层面,实在不是自己的强项。
1991年参加工作到基层实习,就遇到县里的高工对全县造林施工的告诫:“今冬将有特大冰雪灾害,必须开春后植苗。”那时自己连技术员都还没有转正,不知天高地厚地侃侃而谈:“……栽植后加强培蔸环节,盖上一些松土,就像穿上小棉袄一样。”实习所在的乡当年冬天就把树苗种了下去,次年秋天验收达到90%以上的成活率;其他乡镇按照高工交代春季植苗,由于苗木质量、栽植质量等多种原因,成活率仅30%~40%。从那时起,高级职称在自己心里,地位就不怎么样。周围的高工,有的不会收发电子邮件,有的制不好Excell表。前两次评审通过者中,与自己年纪相当、工龄差不多,即使专在室内写材料的、专管用车用餐的、物资采购的都通过了。唯独自己,尽管长期上山、下乡,却没有通过。退回来的评审表上写着:22个评委21个不同意,仅有的一个同意应该是本局抽选去的评委。天啊,我的工作业绩就没有第二个人可以看出来吗?静下心来想想,估计这样的评审也是一个庸俗化的过程:各地选出的专家都带有自己的“任务”,彼此心照不宣地投票取舍。经常上下交往的,混个脸熟,自然先过。只怪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和能力,“混”得不好。技术职称的评审原本设定了无数细化的指标,规定要有多少业绩、论文,可最后都变成这样的状况。 高级职称
上一篇:
“教育”难寻踪影
下一篇:
环球要刊速览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