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1987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六个五年计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1982年,湖南邵阳县郦家坪乡白马石村八旬老农买回一台黑白电视机,成为邵阳县第一位拥有电视机的农家用户 )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1983年6月6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按照新宪法选举产生的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共2978人。会议选举李先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乌兰夫为副主席,彭真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15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2973人。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行政区的议案。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于1985年3月27日至4月10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2968人。这次会议批准了1984年12月19日由赵紫阳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署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于1986年3月25日至4月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2974人。会议原则批准了第七个“五年计划”,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于1987年3月25日至4月11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共2970人。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决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的决定。
第六届人大正是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实施期间。其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解决历史遗留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因此“六五”计划的名称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六五”时期,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确立,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的人民温饱问题。“六五”期间,工业、农业、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协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对外开放战略转变。 198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届第六个五年计划全国人大1983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