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九个五年计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998~2002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九个五年计划0( 1997年,陕西西安市,正在拓宽改造的北大街 )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8年3月5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代表2980名。会议选举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胡锦涛为国家副主席,决定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会议对新一届政府任务作了具体规定。朱镕基总理将其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一个确保”是:必须确保今年(1998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三个到位”即:三年左右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本世纪末实现中央银行强化监管,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三年内完成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五项改革”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朱镕基总理强调,科教兴国是新一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后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0个减少为29个。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代表2869名。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于2000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895名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于2001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989人。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于2002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2987人。会议通过了关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第九届人大正是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实施期间。“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九五”初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出矛盾,国家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软着陆”。在“九五”时期的后三年,中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到极大的挑战,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最大约束。国务院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采取了包括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教育、医疗和住房也从1998年开始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 199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九个五年计划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