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的诱惑

作者:薛巍

廉价的诱惑0

雪尔承认,她自己很爱买便宜货:“当我从商店回到家后,看到我带回4盒麦片,孩子们就知道麦片在减价销售。我正是行为心理学家所说的有交易倾向的人。但我发现这并没有给我省钱,实际上还很费钱。我查看了数据,发现自70年代以来,我们在服装、食物、日用品和汽车购买与保养上花得少了,但同时,我们的支出增加了4500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跟价钱有关。”

假设你去买DVD播放机,一种只卖29美元,可以用两年,一种要100美元,几乎没人会去买100美元一台的。但雪尔说:“顾客应该考虑整个供应链。当你买29美元一台的播放机时,他们会问你要不要延长保修期,这样价钱就会翻一番。你跟那台播放机的关系也会很奇怪,你不相信它会很经用,你预计它会出问题,可能它撑不了一个月。技术大大降低了电子产品的成本,但处置废品在人力和环境方面的成本很高。”

很多零售商强调他们的东西不仅便宜,而且有设计,对此雪尔说:“今天,设计成了做工的代替物,但产品的大部分成本在做工上,而不是在设计上。所以茶壶在炉子上用不了多久,因为是用廉价的钢生产的。”

名牌折扣店很诱人,但顾客也许不知道,一些品牌现在专门生产更便宜、质量稍差的货品,供名品折扣店销售。这一招很管用:去一趟折扣店来回要跑100多公里,你就会觉得应该买点啥才不虚此行。

她说,现在商品分两种,要么是价格高昂的奢侈品,要么是价格低廉的商品。理想状况是能买到价格适中、做工好、经久耐用的商品。

廉价的诱惑1( 《廉价:打折文化的高成本》 )

在书的开头,雪尔概要地介绍了美国规模化生产的历史和折扣连锁店的兴起。在19世纪末,弗兰克·伍尔沃斯开设了第一家“一毛五”商店。后来,由于预见到全世界的工人的命运,他退出了这个行业。“我们必须有廉价的劳动力,不然我们就卖不了廉价的商品。当一个职员变得如此优秀,可以在别的地方拿到更高的薪水时,就让他走。”让他去那些需要他的技术和本领、愿意为他的技术和本领付钱的地方去。

雪尔吸收了很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法律教授的研究成果来支持她的分析。她的核心论点是,廉价商品带来的财富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相反,它造成的环境不仅威胁着美国工人的工作,也威胁着人类的手艺。家具超市中的桌子和书架并不是要顾客传给后人的。他们的信条是,对一张旧桌子不要有什么感情,任何一件家具都应该是随时可以替换的。物品没有持久的意义或价值,当我们厌倦的时候,就应该把它们丢掉,所以家具超市何必给它们的产品取人性化的名字,如果卖家认为“对物品倾注情感是疯狂的,他们怎么不用女孩的名字给物品命名?”

雪尔认为,我们的期望太低了,我们不再期望制作日常用品是手艺活,而如果我们不再推崇手艺,精心、高超地制作一件东西的观念就会消亡。“瓦工、木匠或教师,音乐家和销售员,程序员——他们都可以是手艺人。手艺强化买家和卖家、工人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它更关心产品及其使用。它把人工制品和机器制品区别开来。”如果顾客不向手艺高超的人付钱,就不能期望买到优质的商品。

折扣连锁店假装自己是最具民主精神的企业家,愿意、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他们不会推动市场上的创新,廉价最终只对少数位于经济链条顶端的人有利。对他们的CEO来说,“好消息是所有人都买得起他们卖的东西,更好的消息是他自己不需要买那儿的东西”。

至于如何消除廉价商品泛滥的危害,雪尔在书中只是大致勾勒了一些政策建议,她把遏制她所谴责的趋势的任务交给了消费者,但忙碌的顾客对这本书的劝诫的反应也许会是“用他们的钱包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