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阅兵猜想与南中国海
作者:宋晓军(文 / 宋晓军)
( 中国“巨浪-1”潜地导弹 )
“这次国庆大阅兵有没有‘东风-41’陆基洲际导弹和‘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参加呢?”这是最近10多天来我听到的有关国庆阅兵话题最多的提问。每当我回问提问者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时,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西方媒体很关心这两型洲际导弹在国庆阅兵上的亮相。这样的回答让我想到了半个月前中美两国军方在北京举行海上安全磋商机制专门会议期间,当中国军方要求美方军舰和军机减少直至取消在南中国海的专属经济区活动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苏珊·史蒂文森(Susan Stevenson)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政策没有变。”而这恰恰与上述两型备受关注的中国洲际导弹有关。
“冷战”结束后,针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洲际导弹,美国导弹防御局于1998年与波音公司及几家分包商签署了16亿美元的合同。对于这份搭建拦截射程在5000公里以上洲际导弹的GMD(地基中段拦截系统),美国国会在技术可行性上一直存有争议,但是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雷声和科学轨道等公司坚持游说国会继续投资进行试验。从1999到2002年小布什政府撕毁了1972年与苏联签署的“反导协议”期间,GMD共试验了7次,其中5次成功。为此2002年12月17日小布什下令军方开始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部署GMD,并要求在2004年底达到初步作战能力。简单说,GMD的作用是当俄罗斯和中国的陆基、海基洲际导弹发射后,由预警卫星通报给部署在导弹弹道上的捕捉雷达,雷达锁定目标后将射击诸元传输给在格里利堡和范登堡发射井内的拦截导弹,拦截导弹被三级助推火箭升空后发射出一个动能弹头(EKV),用来撞击在大气层外已经脱离助推火箭沿着惯性弹道飞行的洲际导弹弹头。
小布什政府之所以在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急于在上述两地部署GMD,是因为俄罗斯与中国的陆基、核潜艇发射的洲际导弹都要走以北极至中国西北方向为起点向西发射的弹道,这样美国一旦在占地250平方公里的格里利堡和占地125平方公里的范登堡分别部署100枚和50枚拦截导弹,就可以大大抵消俄、中战略核力量的威力。这就等于向俄、中发出了一种威慑信息:在美国将北约推至俄罗斯家门口及美国支持中国台湾“独立”时,俄、中在与美国博弈时就需要重新评估双方的实力,进而影响决策者的政治意志和决心。事实上,当时刚好也是北约东扩和“台独”困扰着俄罗斯与中国大陆的时候。那么俄罗斯与中国怎么办呢?俄罗斯由于没有办法改变发射地点,所以只好选择了发展陆基的“白杨-M”洲际导弹和整合潜艇发射的洲际导弹,以寻求突破美国在上述两地部署的弹道导弹拦截网。前者采用的是弹头机动技术,即在洲际导弹弹头脱离助推火箭后并不按照惯性弹道飞行,而是通过弹头上的一个小火箭发动机进行机动飞行,这样就可以规避GMD对其的拦截,比如为了应对美国在2004年底在格里利堡和范登堡部署10枚GMD的拦截导弹,俄罗斯在2004年底部署了10枚井射“白杨-M”洲际导弹。后者可以利用北冰洋特殊的地理环境抵近美国本土缩短发射距离以突破GMD的拦截,比如2006年在美国加大对GMD投资部署力度后,俄罗斯在当年9月利用核潜艇将射程1万公里的“轻舟”洲际导弹压低弹道只打了2600公里(GMD的预警拦截时间大致为30分钟,而“轻舟”压低弹道缩短1/4射程后的飞行时间仅有10~15分钟)。
中国与俄罗斯不同的地方在于,地缘上濒临南中国海的广阔海域,可以作为发射潜射洲际导弹绕过格里利堡和范登堡GMD覆盖范围的发射区和待机区。因此美国军方就一直盯着中国大陆是否在发展据说有弹头机动能力的“东风-41”陆基洲际导弹或者可以部署在南中国海第二代核潜艇上的“巨浪-2”型潜射洲际导弹。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终止了2010财年部署GMD的拨款,但是在美国军方的坚持下,用于寻歼战略核潜艇的攻击型核潜艇——“弗吉尼亚”级仍得到了足够的拨款以每年2艘的速度建造。也就是说,美国仍然要在南中国海抑制中国可能发展的、可绕过GMD发射的海基战略核力量。由此可以推出一个有意思的假设:万一这次中国国庆阅兵没有亮出“巨浪-2”而是陆基洲际导弹“东风-41”,那美国会不会因为在经济上有求于中国而让其军舰军机离开我们在南中国海的专属经济区呢? 南中国海阅兵猜想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