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好的脸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读者)

我上下班经常路过北京丰台区的程庄路,记得这里以前很荒凉,后来随着一个个小区的建起,人就多了起来。2008年为了迎接奥运会,一条几米宽的马路两侧种了些树,开始好像是松树,长得好好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一棵棵又都拔了,种了些不知道名字的。树种下了,路两侧就立起了约30厘米高的水泥台,为了美化,贴上了灰色的瓷砖,感觉政府挺人性化的,散步累了可以歇歇。可没两个月,发现很多瓷砖都掉了,也不是人为的破坏,因为从脱落的地方看里面是水泥少,于是又有一些人敲掉了所有的瓷砖,重新贴。在奥运会举办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完美的奥运会,也听到了相关部门在胜利大会上报告新“修”路面多少米,为百姓做了多少实事。

今年是国庆60周年,年初的时候,那些去年的瓷砖就又开始脱落了,问题和之前差不多,于是这几天又开始有人忙碌了,所有的瓷砖一律打掉,水泥台重新上水泥,现在正在施工中。有时没事的时候就算,程庄路按最少1公里算,这次就要贴2公里。一块瓷砖以15厘米长算,水泥台就算为了节省只贴正、上两面,一面需要4块瓷砖的宽度,那大概最少需要21万块瓷砖。再加上水泥、材料、工具、人工费等等,所花费的就不知道多少了。

好好的瓷砖打碎了一堆一堆的谁看了都心疼,何况修一次交通就堵一次,物力、人力、财力就耗费一次,为什么不能一次修好呢?相关负责部门的年终报告里估计还会说今年又修了多少路,办了多少实事,可是路还是那条路,没见路面多实在,总是坑洼不平,也没见多美化,总还是在修。今年的瓷砖能不能坚持到明年? 脸面不好

上一篇: 老农谈“菜篮子
下一篇: 古城“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