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宗迪眼中的傅作义
作者:马戎戎(文 / 马戎戎)
( 电影《建国大业》剧照。修宗迪饰演的傅作义和陈好饰演的傅冬菊 )
虽然我一直居住在北京,但是我演这部戏之前,对傅作义的生平其实并不了解。接了这个角色后,我上网查了一下傅作义的生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女儿傅冬菊的回忆文章。
这部电影人物众多,傅作义不可能有太多的戏。我的戏有10场,比较起来,比其他人物还是多了。
对于这个人物的处理,韩三平跟我聊过几次,主要讲人物的思想变化要准确。我认为傅作义这个人物有三种思想状态:1.他非常自信;2.他犹豫了;3.决心跟共产党走。
第一场戏是傅作义见外国记者,这段戏表现的是他很自信的状态。他认为实力决定一切,甚至说,如果我输了,我就给毛泽东牵马执鞭。
“牵马执鞭”这种说法,来自于我看《傅冬菊回忆录》得来的印象。傅冬菊回忆说,上世纪的四几年前后,傅作义的军队在山西大同一带和解放军作战。当时,傅作义说,如果国民党输了,他就给共产党牵马执鞭。后来历史证明了他是错的,在机场遇到毛泽东,傅作义就说,他输了,现在没办法牵马执鞭,就给毛主席开车门吧。如果这是虚构的说法,我觉得也是符合人物真实的性格的。
有一场戏是他从飞机场接蒋介石回官邸,力劝蒋介石不要南迁,不要放弃北平。他对蒋介石其实也是有看法的。
辽沈战役之后,平津被包围,他不可能不考虑自己和他的军队的前景。傅作义行伍出身,作战勇敢,他身上是有军人气质的。抗日战争中,他曾经亲自打死了还是抓住了日军一个很大的军官,蒋介石颁了奖给他。共产党也是很欣赏他抗日这一点的。
历史上,平津围起来后,蒋纬国曾经代表蒋介石来看望过他,其实是怕他起义。他越发看清楚了形势。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是西南联大毕业的,在学校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父女两人约定各不干涉对方的政治立场,也是史实。电影里安排了一场父女洗脚的戏,女儿给父亲洗脚,一边洗脚一边探讨政治形势。我特别喜欢这场戏,把重大事件浓缩在了一段有人情味的戏里,既写了父女之情,又写了严肃的交流。
《建国大业》和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最大的不同在于,时代不一样了。当年我拍《西安事变》,是成荫导演的作品。成荫导演的导演风格很好,他不丑化所谓的反面人物。我当时饰何应钦,何应钦的造型特别漂亮。包括蒋介石、宋美龄,都按照历史的面貌进行塑造,看了很多纪录片,《西安事变》是忠于历史的。
《建国大业》也是忠于历史的,它动用了很多当年拍《西安事变》时达不到的技术手段,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1945至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转折点。“二战”结束后,中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样,都期望和平和民主,没想到却又陷入了一场内战。共产党最终能够胜利,是因为顺乎民心民意。因此傅作义最后的选择,也是顺乎民心民意的。他要考虑北平古城的去向,要考虑他手下几十万军队的去向。
我拍这个戏的时候,美工跟我讲,傅作义当年有“布衣将军”的称谓。在这出戏里,他也经常穿布衣便服出场。他是长期和他手下兵士同甘共苦的,是国民党将领中的异类。■ 世界大战历史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修宗迪建国大业眼中蒋介石傅作义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