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之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霍岱珊)

今天一大早,在亲戚、朋友、父老乡亲的簇拥下把他送走了,大伙儿给他埋了一个坟——他是近几年我家亲戚中第18个以癌症患者身份走完人生历程的人。他名叫“开会”,55岁,患肝癌4年,最终,他带着诸多的遗憾、困惑与无奈撒手西去。

1967年一个寒冷的冬日,生产队开会,队长说有一个13岁的孩子要饭来到咱这里,大冷的天别冻坏了孩子,要是谁家愿意就把他领回去,当成自己的孩子养。于是,这孩子就成了我亲戚家的孩子,因为是开会说的事儿,就给他取名叫“开会”。“开会”是个忠厚的人,几十年了,完全融入这个家,成年后操持家里的一切。“开会”不仅孝顺二老,还供养两个孩子读书,之后又为孩子操持婚事,样样事办得无可挑剔。农闲时,他起早贪黑地到县城里推三轮车挣钱养家。在“乱收费”的年月里,我看到他车上挂了五六块牌子,这意味着有五六个部门管着他,就问他:“怎么样,能挣到钱吗?”他嘿嘿一笑:“能挣个十来文吧,比闲着强。”4年前,他病了一场,县医院诊断患了肝癌,没人告诉他真相,给他做了“介入”治疗,待身体稍微有了些力量,他就闲不住了——与村里人一起到天津某建筑工地打工。

“开会”家门前有一条灌溉渠,那水是从沙颍河来的,河水污染了,村里的饮用水就变味了。亲戚们有时到他家走亲戚干脆自己带着瓶装水,我也曾傻呵呵地想,把我们试验成功的“生物净水装置”给他家建一座,他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就在村里给大家生产干净的饮用水,说不定他的病因此还会好起来。今年麦收前,他病倒在工地上,吃药无效,无奈地回到村里——怀里揣着刚刚结算的工资。回来不久他住进了县医院,直到花完了打工挣的钱。 开会之死

上一篇: 2009阅兵猜想
下一篇: 老水车,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