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备美元?储备石油?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美国财政部8月17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持有美国国债7764亿美元,与5月末的数据8015亿美元相比减持251亿美元,这是今年继4月之后的第二次减持,为近年来单月减持最高纪录。二季度我国仅增持85亿美元美国国债,远小于一季度的增持量。偶尔减持还是长期减持?战术性减持还是战略减持?多种猜测不绝于耳。
很多消息是需要综合起来看的。8月是我国石油海外收购成果最显著的一个月,一个月还没结束,就先后传来了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就购买澳大利亚高更油田液化天然气签约等消息。中石化以相当于511亿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进行海外资产收购最大的一笔成功交易。Addax年产油700万桶,相当于中石化2007年全部海外采油量。中石油已与埃克森美孚签署协议,涉及金额为500亿澳元,约合412.9亿美元,更是海外协议中罕有的大单,数量又远超过半年前中俄双方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的协议。
再向前回溯,伴随着经济危机带来并购“黄金窗口”的打开,夏天多项并购谈判瓜熟蒂落。在两个月前,中石油刚刚接管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在伊朗南帕斯气田的股权,成为第11期项目的开发者,该气田不仅是伊朗最大的气田,而且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然气田。6月30日,中石油与BP联合竞得了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8月初,中石油又获得了伊朗境内最大油田的开发权。中海油与中石化则联合收购了安哥拉32区块20%权益。半年多,我国油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海外收购,几个月的时间完成的并购总额超出了过去几年的总和。更有消息称,中石油集团正主动接洽森科能源和加拿大石油公司,拟收购后者估值达50亿美元、位于利比亚和叙利亚的海上油气资产。另一项关于中石油拟耗资14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YPF公司位于阿根廷资产75%股权的传闻一旦成真,将刷新中石化刚刚创下的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纪录。
这个前提下看我国6月份在美国国债上的减持,也就不会大惊小怪。和这些动辄百亿美元的项目比,251亿美元的减持只能算同样级别的“事件”。外汇储备,从本质上看是对外国际结算的储备款项,如果我们面临着多项投资项目需要付款,自然需要把手中的债券转为流动性更强的货币,随时准备支付。6月份,我国有大量美国短期国债到期,减持的也正是这一部分国债,对中长期国债,我们甚至大笔增持,6月净购入了266亿美元。
把海外并购和美元储备联系起来,似乎仍嫌牵强。毕竟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发行的国债,随时随地都能变现,流动性不容置疑。无论从流动性、安全性和规模等角度,美国国债都是最适合外储投资的品种。而我们2万亿美元的外储,也难找到更多的投资渠道。无论增持还是减持,都只能是微调,短期市场情绪下的结果。此次我国较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出现在6月,正是市场对美元资产安全最为担心的时期。由于美联储一直没有对重新回收投放的流动性表态,市场担忧出现恶性通胀冲击经济。当时的市场气氛下,大量减持所持美国国债是很多外国投资者的选择。另外,6月我国贸易顺差仅82.5亿美元,同比下降逾60%,外商直接投资89.6亿美元,同比下降6.8%。国际收支顺差收窄直接影响了我们投资美国国债的规模。
但和海外并购的势头比,我们投资于美国国债的速度的减缓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大宗商品走高,经济复苏前景下,美元的避险地位下降,5到6月间,非美元货币上涨,澳元、欧元、英镑兑美元都创下年内新高。6月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421亿美元,很大成分是非美元资产升值因素,不过是数字上的“增值”。这个情况下,我们的确无余力去增持美国国债。但根据国家外管局的数字,今年4月和5月外储分别增加552亿美元和806亿美元。二季度外汇储备累计增量达到惊人的1779亿美元,几乎与去年高峰期的增量相当,是今年一季度77亿美元的22倍。其中,5月更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但4月我国减持了美国国债,仅5月增持380亿美元,激增的外储并未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这一伴随外储增长而不断被增持的品种,“渐进性调整外储结构”已经发生了。
庞大的外储哪里去?10多年来,国际外储投资非金融领域已经不乏先例,能源缺乏的日本和印度更不遗余力于石油资源。经历了一轮大宗商品上涨的警示,几乎每一位国人都认同外储换资源的说法。■ 美元储备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