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规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雷雨)

近日,笔者接到家乡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说我的“第二代身份证”已经办好了,叫我尽快回去领取。于是,趁着这个双休日,我乘车回到了家乡,顺利地拿到了刚刚“出炉”的身份证。

按理说,我拿到“第二代身份证”应该高兴,可我反而心情异常沮丧。

干扰我心情的是,我的第一代身份证地址是“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雷寨村一组”,对于这个地址,我很认同也很赞成,因为从普通话的标准出发,我的老家“雷寨村”在读音上就很规范,而且也很“标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的“二代证”中,我的老家村名却写成了“雷家寨村”,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尽管此名和我们老家的土话很“入轨”。但要命的是,我用第一代身份证办理的银行卡不见了后去银行办理挂失时因我拿的是“二代证”,银行工作人员见我登记的资料不一样非要我回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打证明才给我办理。到这时我才想起,我还用老式身份证在其他银行也办理了相关业务,另外,我的手机号码也是第一代证办的,若我以后需要更改资费或者变更业务时,我是不是又要回家乡的派出所打证明呢?

现在想来,就这一字之差,注定我要为此跑很多“冤枉路”。再说回来,笔者老家的“雷寨村”就读法和习惯已经规范,原来很好的三字村名不知为何要改动,而这一改动造成了所有身份资料的前后不一致,也注定了我们这些村民需要为相关决策部门的随意变动买单。 地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