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儿童一样思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贝)

像儿童一样思考0( 艾莉森·戈普尼克和她所著的《哲学婴儿》 )

婴儿们脑子里在想什么?多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好像很荒唐:婴儿们的大脑里空空如也。婴儿不具备人类心灵的决定性能力,比如语言和思维能力。笛卡儿认为,小孩完全受制于感觉,无望地陷于此时此刻的感觉和情绪。

现代科学很大程度上也同意这种观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确定婴儿因为大脑尚未发育而做不了的事情,比如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欲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艾莉森·戈普尼克在新书《哲学婴儿》中说,皮亚杰和弗洛伊德都认为,孩子玩幻想、不真实的游戏是因为他们辨别不了想象和真实,一位穿着斗篷的小英雄会对你说洗衣篮里有一只在喷火的恐龙。但近来对儿童心灵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孩子们很清楚如何辨别幻想和现实,他们只是对探索两者有着同样的兴趣。我们过去以为孩子花那么多时间玩假装游戏,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但现在发现孩子们的认识能力比成年人更强。这样的游戏能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世界。

艾莉森说,科学家们和医生传统上假定婴儿的意识不及成年人,所以直到70年代,婴儿在接受手术时没有被麻醉,现在这种观点被推翻了,在很多方面,婴儿比成年人有更多意识。她把婴儿的体验比作游览一个外国城市,即使最平凡的活动看起来也很新奇、令人兴奋。“对婴儿来说,每一天都像是第一次去巴黎。只要跟一个两岁的孩子一起走走,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看到了你没注意到的事物。”

研究婴儿的内心生活有一点悖论的意味。你不能问他们问题,他们不能描述自己的感觉和情感,不能诉说橡皮奶嘴带来的快乐。我们每个人也不记得五六岁之前的事情。“我们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更像是化蛹为蝶而不是渐进,所以我们这些蝴蝶一点也不理解婴儿幼虫一般的特性。”对科学家来说,婴儿的心灵就像一个无法洞穿的黑盒子。

像儿童一样思考1

但近年来科学家发展出了新的进入婴儿心灵的技术。他们查看大脑组织的厚度,分析神经元的连接,跟踪婴儿的眼部运动,比较对婴儿大脑和成人大脑的解剖研究。由此发现,婴儿的大脑忙于各种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很多信息。成年人的心灵局限于现实一个狭窄的部分,婴儿则能够感知更加宽广的范围,他们比成年人对世界更有意识。

这种超级的感知能力有多种好处,它使小孩能迅速地认清世界。虽然婴儿出生时完全无助,但几年后他们就能掌握从语言到步行之内的各种东西——小孩每天能学会10个新字。根据这种对婴儿大脑的新观点,很多过去被认为是缺点的特征,像婴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其实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资本。

像儿童一样思考2

在有些情况下,成年人最好也退回到新生儿的心理状态。长大有其好处,但也会限制创造性,使人固定在错误的事实上。当我们需要梳理大量貌似不相干的信息或创造出全新的东西时,像婴儿那样思考是最佳选择。有时,大脑在我们不尽力去控制它时运转得最好。

婴儿大脑的不成熟还有另一项优势:忘我地沉浸于当下的时刻。不只在看电影时能达到这种忘我状态,冥想和欣赏自然美时也能进入这种状态。

过去人们认为,小孩不仅非理性,而且不讲道德。皮亚杰认为,人到青春期才开始形成道德观念,现在看来这是错的。即使两岁的孩子也能掌握道德规范,这未能阻止小恶魔间或地发作,只是因为小孩的自控能力不够强,而非缺乏道德意识。

加雷斯·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中把幼童视为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因为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很像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安东尼·戈特利普说,在喜剧片《野鸭汤》(Duch Soup)中,鲁弗斯递给财长一份报告说:“4岁的孩子都能读懂这份报告,出去给我找一个4岁的孩子,我搞不懂。”戈普尼克跑出去找了很多4岁的孩子,她宣称他们比成年人更聪明、更有想象力。她没有惊世骇俗到提议解除财长盖特纳的职务,让学前儿童来解决金融危机。但她的确大胆地指出,研究婴儿可以阐明古老的哲学问题。她说,几乎所有伟大的哲学家都是男性,所以儿童心灵的本性从没被哲学讨论过。“但对此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也许孩子被忽略只是因为他们总体上跟哲学无关。确实很多哲学家是没有小孩的男人,但也有例外:笛卡儿跟他的女儿关系很密切,罗素开办过一所学校。”■ 儿童一样育儿婴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