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名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杨笑)
同学刚生了小孩,让我给帮着起名字。我绞尽脑汁、前掂后量,花了一个晚上想了三个名字供她参考。孩子他爹姓谭,生的女孩,因此我起的名字分别是:谭曼玉、谭舒淇、谭智贤。之后,我的MSN被她无情地Block了。
名字就是一个人的代号,用以区分你我他。一般说,起名字是自己做不了主的事儿,全凭爹妈的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思想觉悟。我有个小学同学叫张一,他妹妹叫张二,这属于爹妈犯浑偷懒型。
在中国古代,名字包括“姓”、“名”、“字”三部分。据《周礼》记载,孩子出生三个月后,由孩子他爹取名,等到成年后再取字。春秋战国时期,起名严格遵照“五则”与“六不”。“五则”乃信、义、象、假、类,“六不”为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秦汉以后,一些寓意高贵的字眼就不再允许民间使用了,比如龙、圣、皇、天以及皇帝的名字等等。
因为各朝各代的时尚风潮不同,所以在取名的风格上也不尽相同。如史书上最早起名的商朝人,因为当时的人们没有电视看、没有夜店玩,晚上就爱手牵手出门数星星,所以多以天干命名,像太甲、太乙、成汤等,人人都是Super Star。王莽篡汉后,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此翻遍《三国演义》,英雄好汉十之八九是单名。而唐宋年间,因为玄学盛行,“五行生克理论”被运用到起名中,拥有明显五行属性的字被大量使用,不胜枚举。
另外除了大名,为了孩子好养,起个小贱名也是民间常见做法,比较流行的有狗蛋、铁柱、嘎子等等。我的小名叫芋头,是因为刚生下来时我妈觉得我的脑袋圆的缘故。
再说到帮同学孩子起名的事上。为了挽回彼此间珍贵的友谊,我决定完全按照古法替她重新起一个。慢着,似乎仅凭“由孩子他爹起名”这一点就不符合古法了。不过同学说了,孩子将来要认我做干爹,所以就将就一下吧。接下来严格遵照“六不”原则,去除掉高尚华贵的字眼及各国领导人名讳。孩子他亲爹在他们家族中是排“代”字辈儿的,因此按照“世代绵长”的字辈排序传统,这孩子应该是“绵”字辈儿。又听同学讲,按照出生时辰来算,孩子五行缺木,那就一定得再找一木属性的字。再看看现今这时代社会上流行什么,网上查一下搜索量大的词。唆嘎,“花美男”?!最后结合对木属性的要求以及考虑到字体的优雅性,那就取“花”字吧。
就这样,一个完美的名字诞生了——谭绵花!呵呵,我已经等不及要把这名字告诉同学了,我能想象看到这名字时她该多激动啊。■ 起名